從孩子叛逆看父母教養弊端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 不聽大人的話, 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 管不住, 父母就會深感頭疼。 “不幸”的是, 許多父母發現,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 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 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 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 不管父母說什麼, 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 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奇怪的是, 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稚園的老師, 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 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麼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

Advertisiment
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已經上幼稚園大班的姍姍就是這樣, 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 姍姍熱情、愛學習、容易相處、樂意照老師的要求做, 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 可是在家裡, 姍姍總是鬧彆扭, 特別是對爸爸說的話, 她一般都要反對一下, 讓爸爸老大不痛快。 同一個孩子, 因不同的人而有不同的評價, 是孩子在父母和別人面前的表現真的有那麼大的不同, 還是另有原因呢?

孩子為什麼說“不幾年前, 曾有一所小學做了一項“對爸爸媽媽哪些地方不夠滿意”的調查, 調查結果發表在《少年兒童研究》雜誌上。 統計顯示, 孩子對爸媽不夠滿意的地方有58項之多, 比如:動不動就發脾氣;不瞭解我的心;要求太嚴,

Advertisiment
標準太高;不接受我的意見;說話不算數;當我想做自己的事時, 他們總不讓;總在罵我的時候誇獎別人等等。

看了小學生們對自己爸媽的不滿意, 你有什麼想法?第一, 這是對小學生做的調查, 與我這個幼兒家長何干;第二, 就算有對上號的地方, 恐怕你也不願意把這樣地父母形象何自己連接在一起。 但是, 靜下來想一想, 我們做父母的都不是完人, 上述孩子的不滿意, 在我們身上多少會有體現。 別以為孩子還小, 什麼也不懂, 其實, 孩子雖然嘴上沒說, 但這些不滿意已經在他的心理了, 並且已反應在行為上。 的確, 孩子的這些不滿意都可能成為向父母說“不”的理由。

[1]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