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的排泄物上可以分辨疾病

寶寶大便的狀況可以反映胃腸道的一些生理和一些病理狀態, 所以是胃腸道的一面“鏡子”。 單純母乳餵養, 寶寶的大便早金黃色或黃色, 如膏狀, 有酸味, 但不臭, 每天2-4次。

以牛乳為主食的寶寶, 大便呈淡黃色, 性狀較幹, 每日1-2次。 若發生了蛋白質消化不良, 大便有異常的臭味;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大便呈泡沫狀;脂肪消化不良, 大便外觀呈奶油狀;飲食過量有食積的小兒, 大便常見到多量奶瓣, 呈酸臭味;大便呈蛋花湯樣, 次數增加, 那麼不論是母乳還是牛乳餵養, 都表明患了腸炎;大便呈膿血樣, 伴有肛門重墜,

Advertisiment
時時想解大便, 可能是患了菌痢或其他細菌引起的腸炎;大便帶有多量鮮血, 提示寶寶可能患了腸息肉或腸套疊;大便呈柏油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預兆;大便呈灰白色, 皮膚黃染, 可考慮寶寶有黃疽病。 對於以上異常的大便, 父毋需注意。 最好保留大便, 送醫院化驗, 以得到及時診治。

正常的寶寶小便呈淡黃色。 在冬季, 有時尿較混濁。 這是尿酸鹽遇冷後沉澱的結果.在夏季天氣炎熱, 飲水少, 小便濃縮, 量少而深, 這可視為正常。 當小便頻而急, 呈黃赤色, 混濁而有刺痛, 氣味躁臭, 多為尿路感染;小便呈洗肉水樣或茶色, 伴有浮腫, 極有可能患了腎炎, 若同時伴腹痛。 有可能患了尿道結石;小便呈深黃色, 染衣褲不退者, 為黃疽性肝病或蠶豆黃;小便色清而量多,

Advertisiment
伴口渴, 常見於尿崩症或夏季熱;夜尿不能控制為遺尿。

小兒新陳代謝快。 較成人容易出汗, 正常寶寶睡時頭額有微汗, 人睡2-3小時便消失, 不屬於病態。 天熱時出汗減少或無汗, 可能為暑熱症或中暑;患兒夜間大汗淋漓, 為盜汗, 伴有咳嗽, 可能有肺結核;多汗、枕後脫髮、雞胸, 是拘樓病的表現。

寶寶吃豆類食品較多時放屁多。 這是正常現象。 放屁有酸臭味, 伴有打隔, 是消化不良的表現;放屁連續而無臭味, 多是寶寶因饑餓引起的腸蠕動增加, 此時家長應給寶寶餵食;若寶寶哭吵不安、嘔吐, 且始終不放屁, 那麼有可能患腸梗阻,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寶寶不會咳痰, 多下嚥, 有時會嘔出。

Advertisiment
有痰提示呼吸道出了問題。 痰色白而稀成液狀多是患了風寒感冒或氣管炎, 痰色黃而稠者, 多有細菌引起的呼吸道炎症;陣咳伴有回聲, 痰不易咳出, 可能患了百日咳;痰呈膿樣, 提示有肺膿瘍;痰中帶血, 可能患肺結核。 所以只要寶寶有了痰, 都與呼吸道疾病有關, 最好請兒科醫師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