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事和言行中給寶寶灌輸樂觀思想

在寶寶逐漸長大後, 開始學習獨立地用杯子喝水、用勺子吃東西、穿衣服、系鞋帶等, 這個時候, 家長一定要注意, 在孩子爭取自己做這些事時, 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努力。 儘管孩子做得很慢, 看上去笨手笨腳, 家長也不要去干涉。 當孩子做不好向家長求助時, 家長要熱心幫忙, 但是在幫忙中要細心指導, 告訴孩子應該怎麼一步一步地做, 並給予孩子鼓勵和肯定, 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 這樣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能勝任一切, 面對一切, 從而逐漸形成樂觀的心態。

孩子懂事後, 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在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時, 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這樣就會逐漸影響到孩子。 有些家長說話非常不注意, 比如下雨影響了自己的出行, 就會咒駡:“該死的天氣, 又下雨了!”孩子一聽, 也會認為下雨不好, 下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沒有人能改變陰天下雨的事實, 所以對於這種情況, 家長應該教孩子樂觀地接受, 雖然下雨影響了外出辦事, 但是可以說:“喲, 下雨了, 正好可以在家看書了。 ”然後把孩子帶到窗邊, “快看看外面的雨, 看, 小樹多綠呀, 它正渴了, 大口大口地喝雨水呢!喝完雨水後, 過幾天它就長高了!”這樣就會把快樂傳遞給孩子, 讓他無論面對何種環境, 都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

為了培養孩子的樂觀心態,

Advertisiment
家長在任何糟糕的環境之中, 都要看到積極的一面, 這對孩子看待問題是一個很好的示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