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吃虧,長大“窩囊”嗎?

培養謙謙君子就要總“吃虧”嗎?

樂樂媽:

寶貝剛剛能聽懂大人的話的時候, 我就給他很多很好的正面教育, 比如要跟小朋友團結, 有什麼事情要跟小朋友好好說, 不要爭吵打架。 現在他快3歲了, 上幼稚園也大半年了, 我卻懷疑對他的教育是否正確。 他正自得其樂地玩自己的玩具, 別的小朋友從他手裡一把搶走了, 他一點反應也沒有, 拿走就拿走, 再換一個玩;有時候, 其他小朋友把他推倒在地, 可能是摔疼了他才哭, 既不還手也不知道告訴成人。 很多情況都是這樣, 他受了“侵犯”卻絲毫不反抗, 謙和倒是挺謙和的,

Advertisiment
長大會不會比較窩囊呢?我還真有點擔心。

甜甜媽:

寶貝2周歲10個月, 在幼稚園受了欺負, 我教育她“君子動口不動手”, 不要反過來打一拳、踢一腳的, 還是告訴老師, 讓老師處理。 女兒很聽話, 卻吃了大虧。 有幾個小男孩總是欺負她, 不是拽她的小辮, 就是在她的花裙子上塗畫, 告訴老師了, 老師也只能事後批評批評。 我想教女兒“還擊”, 既怕女兒鬥不過他們, 更吃虧, 還怕把女兒教育壞了, 關鍵的問題是, 這樣下去, 女兒的自尊心、自信心是不是會受到傷害?

類似擔心寶貝“眼前吃虧不要緊, 日後軟弱才是真”的家長為數不少, 家長的這種教育矛盾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單獨比較, 有些教育觀念本身就是“矛盾”的, 比如有文章說:“挫折能鍛煉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Advertisiment
”另有文章則說:“挫折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現在孩子受挫折的現實問題擺在家長面前了, 兩相矛盾的結論讓人何去何從?因此, 家長僅僅理解和記住這些結論是不夠的, 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兩三歲的寶貝, 具有與其他年齡段孩子不同的特點, 我們就從“兩三歲”這個關鍵字出發, 探討他們的“吃虧”、“欺負”、“窩囊”現象, 然後尋找合適的教育策略。

3歲前寶貝沒有“吃虧”、“窩囊”的概念

“吃虧”、“窩囊”屬於成人世界的價值體系, 3歲前的寶貝世界裡沒有這兩個概念。 他們之間沒有什麼根本的利害衝突, 在一起遊戲的時候, 即使自己“贏”了也感覺不到占上風有多麼“風光”, 即使自己“輸”了也並不覺得臉面上有什麼過不去;甚至有時老師組織個小比賽活動,

Advertisiment
不少寶貝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 老師給他們加油, 他們好奇地看著老師, 似乎覺得老師的樣子既滑稽又莫名其妙。 再比如, 馬上就要過耶誕節了, 老師們在低矮的聖誕樹上掛了許多小禮物, 並放起《新年快樂》的音樂渲染氣氛, 孩子們一來到這裡就會“哄搶”嗎?不!他們像閒庭信步的企鵝慢慢地走過來, 遠遠地看著, 偶爾摸一摸, 特別具有紳士風度。 老師啟發他們這裡面有糖、餅乾和小玩具, 寶貝們仍然不失風度, 摘一兩個就滿足了, 也沒有孩子比較:你拿得多了, 我拿得大了, 你的禮物漂亮了, 我的禮物不好了。

兩三歲的寶貝就是這樣, “輸贏”、“吃虧”、“窩囊”全被他們定格為身外之物。

Advertisiment
至於他們平時會爭吵打鬥起來, 也全然不是成人理解的“佔便宜”、“欺負人”或者爭名奪利的競爭, 他們只是以自己稚拙的人際交往技能演繹著從“和平”到“戰爭”又到“和平”的遊戲流程:

這就是兩三歲寶貝的遊戲水準和特點, 以獨自遊戲和平行遊戲(在一起但沒有合作)為主, 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遊戲不多。 他們不懂什麼遊戲規則, 但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是在這個缺乏內在秩序的過程中產生了, 他們對夥伴之間的矛盾關係理解得比較粗淺而且容易健忘, 最終還是相安無事, 分道揚鑣的事情極少發生

。 可見, 大人強行向他們灌輸“輸贏”、“吃虧”、“窩囊”等概念就太“超前”了, 他們根本不可能理解。 不管是“欺負人”的孩子,

Advertisiment
還是“受欺負”的孩子, 受這些觀念的誤導都有害處。

筆者親眼看見一位媽咪當著孩子的面聲色俱厲地訓斥:“人家打你了, 你就知道哭, 你怎麼不還手呢?只有窩囊廢才哭哭啼啼!下次他怎麼打你, 你就怎麼回敬他, 不許哭!”媽咪既不冷靜分析孩子因遊戲不當造成的衝突, 也不寬慰孩子受傷的心, 反而“雪上加霜”, 孩子的哭聲更淒慘了。 因此, 從某種意義上說, 覺得兩三歲的寶貝“吃得起虧”, “吃不起虧”的往往是家長。

“受害者受責備”現象導致寶貝“窩囊

絕大多數寶貝都有過“被欺負”的經歷, 這是因寶貝語言發展有限、交往經驗膚淺導致, 是寶貝彼此學會打交道的必由之路。 既然大家都吃過虧, 為什麼有的寶貝後來變得大大方方、敢做敢為、處變不驚?而有的寶貝後來變得膽小退縮, 敏感自憐,甚至有點“窩囊”跡象呢?這就看在寶貝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家長採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了,孩子會跟隨您的教養方式逐漸定型自己的為人處事風格。

最忌諱家長劈頭蓋腦地訓斥、抱怨和辱駡,這會真正導致孩子“窩囊”。在成人文化中,人們通常首先這樣猜想“受欺負”的孩子:為什麼偏偏你受害了?你是不是招惹別人了?你對事情的預見性怎麼那麼差呢?事發後你竟然如此軟弱和無能……成人有時直截了當地發出這些責備,有時通過言談舉止對孩子傳達了這樣的態度,因此,孩子往往很自卑。為了維護尊嚴,他們寧肯獨自忍受身心所受的傷害。

這種“受害者受責備”現象將導致孩子受了委屈憋在肚子裡不敢向大人傾訴,然後以消極的情緒和沉悶的心理為代價,大人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反而從其他方面指責孩子,孩子這時渾身回蕩的才真是“窩囊氣”。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封閉、內縮、膽怯的消極性格。

增強寶貝“反欺負”的技能

如果姑且把兩三歲寶貝之間的遊戲衝突界定為家長所理解的“欺負”,那麼對孩子進行“反欺負”技能的培養還是很有必要的,這倒不是為了“爭口氣” 或者“挽回面子”,而是培養寶貝在遊戲衝突互動中增強交往能力,學習遊戲規則,提高人際關係智慧。

1、模擬訓練

在家裡故意“侵犯”寶貝,看他會不會躲閃回避,鍛煉他對外來危險的預見能力以及迅速規避的能力。

2、學會呼救

教寶貝幾句簡短的句子,並讓他大聲地、快速地說出來:“你幹什麼?”、“老師快來!”給對方以威懾,為自己呼救。

3、指導細節

面對淚眼漣漣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靜,不急著表態,讓寶貝慢慢傾訴,再根據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環節加強指導。

4、防衛適度

寶貝也有動手自衛的時候,家長難免暗暗驚喜寶貝“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能耐,但是教育寶貝要“見好就收”,不能“防衛過度”,否則,過猶不及,孩子真正愛動手了,家長的日子就不消停了。

家長最好能培養孩子的人際智慧,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智慧,它有助於提高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際智慧需要通過人與人的交往,在與他們的溝通和合作中學習。也是自我防衛的最佳方法。

敏感自憐,甚至有點“窩囊”跡象呢?這就看在寶貝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家長採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了,孩子會跟隨您的教養方式逐漸定型自己的為人處事風格。

最忌諱家長劈頭蓋腦地訓斥、抱怨和辱駡,這會真正導致孩子“窩囊”。在成人文化中,人們通常首先這樣猜想“受欺負”的孩子:為什麼偏偏你受害了?你是不是招惹別人了?你對事情的預見性怎麼那麼差呢?事發後你竟然如此軟弱和無能……成人有時直截了當地發出這些責備,有時通過言談舉止對孩子傳達了這樣的態度,因此,孩子往往很自卑。為了維護尊嚴,他們寧肯獨自忍受身心所受的傷害。

這種“受害者受責備”現象將導致孩子受了委屈憋在肚子裡不敢向大人傾訴,然後以消極的情緒和沉悶的心理為代價,大人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反而從其他方面指責孩子,孩子這時渾身回蕩的才真是“窩囊氣”。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封閉、內縮、膽怯的消極性格。

增強寶貝“反欺負”的技能

如果姑且把兩三歲寶貝之間的遊戲衝突界定為家長所理解的“欺負”,那麼對孩子進行“反欺負”技能的培養還是很有必要的,這倒不是為了“爭口氣” 或者“挽回面子”,而是培養寶貝在遊戲衝突互動中增強交往能力,學習遊戲規則,提高人際關係智慧。

1、模擬訓練

在家裡故意“侵犯”寶貝,看他會不會躲閃回避,鍛煉他對外來危險的預見能力以及迅速規避的能力。

2、學會呼救

教寶貝幾句簡短的句子,並讓他大聲地、快速地說出來:“你幹什麼?”、“老師快來!”給對方以威懾,為自己呼救。

3、指導細節

面對淚眼漣漣的孩子,父母要保持冷靜,不急著表態,讓寶貝慢慢傾訴,再根據孩子交往中的薄弱環節加強指導。

4、防衛適度

寶貝也有動手自衛的時候,家長難免暗暗驚喜寶貝“該出手時就出手”的能耐,但是教育寶貝要“見好就收”,不能“防衛過度”,否則,過猶不及,孩子真正愛動手了,家長的日子就不消停了。

家長最好能培養孩子的人際智慧,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智慧,它有助於提高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際智慧需要通過人與人的交往,在與他們的溝通和合作中學習。也是自我防衛的最佳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