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能夠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 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一個環節。

不能做到生活獨立自理, 孩子就會一直依賴父母。 這樣的孩子並不具有競爭力, 一旦脫離了父母的扶持, 孩子將驚慌失措, 不能將生活正常進行下去。 因為, 他們沒有獨立生活的意識, 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 遲早是要被社會所淘汰的。

在父母溺愛下長大的孩子, 因過度嬌寵而任性、蠻橫、自私、缺乏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與能力。 這樣的孩子是很難長大成人的, 更不要說成才了。

Advertisiment
有這樣一個故事, 讀後讓人覺得啼笑皆非。

泳濤上高中了, 但是要住宿, 這可愁壞了他的父親。 不為別的, 就為泳濤每天起床這件“天大”的事兒。

泳濤他爸還真有辦法, 自己不能每天跑幾十公里路來把泳濤從被窩裡拽起來, 就把這“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泳濤的室友。 每天起床的時候由室友喊泳濤, 喊不動就用推的。 泳濤他爸也不讓人家小同學白乾, 還按月給那孩子發工資呢。

看來泳濤他爸也真是沒有辦法了, 錢都用上了。 但要比起誰更溺愛孩子, 下面這位老爸則做得更絕, 他不僅不惜金錢, 甚至不惜自己的身體與尊嚴。

學校組織學生去遠足旅行, 也就是幾天的光景。 可是, 張曉航的爸爸卻給老師寫了一張條子,

Advertisiment
謊稱曉航身體不舒服。 老師又親自去問張曉航, 曉航說了實話。 沒辦法, 曉航爸爸只得讓孩子去了。

於是, 曉航就背著爸爸給準備的熟雞、肉、水果、罐頭、香腸、巧克力、飲料……全副武裝上路了。 這還不算, 曉航他爸還特意請了假, 騎車遠遠地在後面跟著學校的隊伍, 怕曉航堅持不住。

到了晚上老師去查鋪, 發現床底下有一個大活人, 嚇了一大跳, 定睛一看, 原來是曉航他爸鑽在床底下。 這位老爸說:“曉航沒在外睡過覺, 怕他翻身掉下來, 我在這兒等著接他呢。 ”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溺愛竟然已經發展到了如此的程度, 真是讓人感到心酸又無奈。 可是, 父母如此用心良苦地對待孩子, 換來的結果卻往往讓我們失望至極。 一個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又怎麼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站穩腳跟、博得一席之地呢?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 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就算長大成人, 也只能是溫室裡的花朵, 經不起風吹雨打。 一旦脫離了父母為其佈置的溫室, 就會立刻枯萎, 難以成事。

父母的愛子之心固然重要, 可是我們並不能照顧孩子一生一世, 畢竟我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有限的。 如果我們只顧眼前孩子能舒服享樂就行, 當我們離開孩子的那一天, 孩子就會喪失生活的能力, 就要向幸福生活說再見了, 今天的溺愛就是為孩子的明天埋下受苦的種子。

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因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關鍵時期。 通常, 孩子到三四歲時,

Advertisiment
已經萌發出自信心和獨立性, 很多事情他們都要試著獨立去做。 這時候, 我們應該注意及時鼓勵孩子鍛煉自己生活的基本能力。

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我們建議父母做到以下幾點:

父母對孩子不能溺愛, 不能嬌慣

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 直接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態度。 讓孩子參與家務管理, 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當然, 這樣的家務勞動可以和父母一起做, 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勞動精神和家庭觀念。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不要包辦

比如穿衣服、整理床鋪、洗自己的襪子和*、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一定要他們自己完成。 年齡小的孩子可能會做不好,

Advertisiment
沒關係, 關鍵在於練習和嘗試。

對於孩子要多鼓勵少批評

我們可以一邊提出要求一邊進行指導, 以讚揚和鼓勵為主。 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 我們要保持信任的態度, 儘量不去干涉或阻止, 要放手讓孩子自由行動, 然後, 我們再給孩子以鼓勵。 要知道, 自理能力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起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