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培養寶寶6個好習慣

好習慣1 有禮貌

禮貌是人際關係的橋樑,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 只要有禮貌, 一切都好辦!而有禮貌的習慣更常見於日常生活之中, 比如會問早道好、見到親友能主動打招呼, 或是將“請”“謝謝”“對不起”時常掛在嘴邊。

養成妙招

說給孩子聽

在寶寶六七個月大時, 就能聽懂大人的語言, 只是還沒有說的能力。 但是, 家長不要認為因為孩子還不會說話, 就不重視語言禮節。 語言能力是由聽說發展到讀寫, 因此在聽懂大人語言後就開始發生作用。 所以, 不要忽略懷中小寶寶的感受力, 他此時就對禮貌的言談有了感受能力。

Advertisiment

家人互動有禮

許多家長在外會以禮待人, 但在家中卻往往用命令的口氣指使家人, 而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生活環境就是家庭。 因此, 即使在家裡, 即便是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也應該持有禮貌的態度, 要知道, 生活互動細節會在無形中產生重要的潛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於言教

在家中建立了有禮貌的互動模式後, 家長更要以身教示範, 並非只和孩子互動時有禮貌。 此外, 當家長帶著孩子拜訪親友時, 也要主動和親友打招呼, 並且鼓勵孩子向大家問好。

好習慣2 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 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 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 對孩子來說, 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Advertisiment
因此, 父母更應該協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 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 如在穿衣服時, 問孩子要穿什麼顏色, 可是當孩子回答後, 父母卻不予採納, 甚至質疑“為什麼要穿那個顏色”。 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 就要接納他的意見, 這是最簡單的尊重。 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 父母就應在合理的範圍內接納並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 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在心裡會形成自信, 有了自信後才能夠尊重自己, 進而尊重他人。

輪流等待

在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搶玩具, 因此, 學會輪流等待也是學會尊重他人的關鍵。

Advertisiment
當孩子出現搶奪他人玩具的情況時, 父母一定要馬上制止, 比如可以明確告訴他:“這是小明的玩具, 如果你也想玩, 先問小明能不能借給你。 ”或是讓孩子在一旁等待, 等到小明不玩了, 再去借來玩。

好習慣3 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 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 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後, 就隨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 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 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養成妙招

清楚規劃收納空間

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 首先要規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 並且讓孩子知道什麼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 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裡, 你每天都會回家,

Advertisiment
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

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 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 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 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裡, 由他自己拿出來, 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裡去。 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 或者在衣櫃外貼上衣服的圖樣, 這樣孩子便能清楚瞭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

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 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 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 一步一步慢慢引導, 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駡, 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 然後才要求“放好”。 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 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分開來,

Advertisiment
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 或是在鞋櫃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好習慣4 自動自發

如果你是個凡事都會幫孩子做好的家長, 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會自己做好份內的事!要求孩子自動自發的首要之務, 就是家長要學會放手, 讓孩子“親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 這樣他才不會養成過分的依賴感。

養成妙招

規律的生活作息

要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 就要先為他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 比如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午睡、下午3點玩玩具等。 在每件事要進行之前, 要先跟孩子預告, 比如:“再過5分鐘, 我們就要吃飯了。 ”如果孩子還小, 可以用音樂的方式提醒, 比如:“聽到音樂向, 我們就要收玩具啦!”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日後他才會自動去做下一步的動作。

耐心和鼓勵

好習慣5 整潔衛生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和健康有關係,更會影響到外觀的整潔,甚至是人際關係的發展。如果孩子整天髒兮兮的,估計他在幼稚園裡也不會找到小朋友來一起玩耍。

養成妙招

先從小地方做起

幼兒能做到的衛生習慣,包含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如廁後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捂住嘴巴等。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小細節,但是家長都要從生活中做起。飯前飯後帶著孩子一起洗手、漱口,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小椅子,讓小朋友可以夠到洗手台,當然大人要站在一旁,以免孩子跌下。洗完手後,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聞一下,並說:“哇!好香啊!這樣細菌就不會再來了!”讓孩子明白洗手是有正面意義的。

好習慣6 閱讀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閱讀也是生活中的好習慣之一,而視每個人的興趣而定。不過,閱讀有助刺激思考,許多繪本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有關,可讓孩子從生活中獲取經驗,並且從繪本中引發思考,進而練習思考能力。因此,閱讀絕不僅僅是咀嚼文字而已,確實還能提升生活能力。

養成妙招

帶著孩子一起看

從寶寶 7個月大開始,父母就可帶著他一起讀繪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對於圖像的意涵瞭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報員一樣,在繪本裡頭看到什麼就說給孩子聽,特別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東西,在繪本上看過後,現實生活中也能接觸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繪本上看過,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過繪本思考

當孩子有了語言能力後,不妨通過繪本拋出一些小問題來問他,例如“你覺得小紅帽接下來會怎麼做”或“如果小紅帽沒有聽大野狼的話,你覺得會怎麼樣”等。類似這種開放式的問題,都能讓孩子練習思考,不用擔心問題太難,因為這樣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而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卻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固定的閱讀時間

雖然要培養閱讀習慣,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觸電子媒體,家長應每天抽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不論是帶著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書的能力後,讓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機看看自己的書。時間一久,自然就養成閱讀習慣。

好習慣3大益處

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的確,好習慣可讓人生更順利,但養成好習慣本身絕對不只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其背後存在著更大的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係

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有良好的生活常規。在孩子上幼稚園前,協助其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及生活習慣,那麼在進入幼稚園後,他對待人事物會有自己的準則,自然就能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

2.規律的生活作息

好習慣有成千上萬種,只不過每個習慣都和生活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在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後,自然會有規律的生活。

3.具備責任感

養成好習慣便是獨立自主的開始,只要幼兒自己完成某件事,就是責任感的表現,而當他認識到“這是我應該做的”,就會勇於負起責任。

日後他才會自動去做下一步的動作。

耐心和鼓勵

好習慣5 整潔衛生

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和健康有關係,更會影響到外觀的整潔,甚至是人際關係的發展。如果孩子整天髒兮兮的,估計他在幼稚園裡也不會找到小朋友來一起玩耍。

養成妙招

先從小地方做起

幼兒能做到的衛生習慣,包含飯前洗手、飯後漱口、如廁後洗手、打噴嚏和咳嗽時捂住嘴巴等。雖然這些看上去都是小細節,但是家長都要從生活中做起。飯前飯後帶著孩子一起洗手、漱口,可以在浴室放置防滑小椅子,讓小朋友可以夠到洗手台,當然大人要站在一旁,以免孩子跌下。洗完手後,可以拉著孩子的手聞一下,並說:“哇!好香啊!這樣細菌就不會再來了!”讓孩子明白洗手是有正面意義的。

好習慣6 閱讀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認為閱讀也是生活中的好習慣之一,而視每個人的興趣而定。不過,閱讀有助刺激思考,許多繪本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有關,可讓孩子從生活中獲取經驗,並且從繪本中引發思考,進而練習思考能力。因此,閱讀絕不僅僅是咀嚼文字而已,確實還能提升生活能力。

養成妙招

帶著孩子一起看

從寶寶 7個月大開始,父母就可帶著他一起讀繪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對於圖像的意涵瞭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報員一樣,在繪本裡頭看到什麼就說給孩子聽,特別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觸到的東西,在繪本上看過後,現實生活中也能接觸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繪本上看過,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過繪本思考

當孩子有了語言能力後,不妨通過繪本拋出一些小問題來問他,例如“你覺得小紅帽接下來會怎麼做”或“如果小紅帽沒有聽大野狼的話,你覺得會怎麼樣”等。類似這種開放式的問題,都能讓孩子練習思考,不用擔心問題太難,因為這樣的問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而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卻會給你意外的驚喜。

固定的閱讀時間

雖然要培養閱讀習慣,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觸電子媒體,家長應每天抽一段時間和孩子一起閱讀,不論是帶著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書的能力後,讓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機看看自己的書。時間一久,自然就養成閱讀習慣。

好習慣3大益處

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的確,好習慣可讓人生更順利,但養成好習慣本身絕對不只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其背後存在著更大的意義。

1.良好的人際關係

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就會有良好的生活常規。在孩子上幼稚園前,協助其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及生活習慣,那麼在進入幼稚園後,他對待人事物會有自己的準則,自然就能發展出良好的人際關係。

2.規律的生活作息

好習慣有成千上萬種,只不過每個習慣都和生活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在建立好的生活習慣後,自然會有規律的生活。

3.具備責任感

養成好習慣便是獨立自主的開始,只要幼兒自己完成某件事,就是責任感的表現,而當他認識到“這是我應該做的”,就會勇於負起責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