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小寶寶的便便看健康情況

寶寶拉完便便後, 你是不是換完尿布立馬就扔掉看都不看一眼呢?其實, 雖然寶寶無法表達自己的身體情況, 但爸媽可以通過便便的形狀、氣味等, 在一定程度上判斷出寶寶是否健康。

新生寶寶兩三天排清“胎糞”。 通常來說, 嬰兒出生後第一天就會排大便, 此時多呈現深墨綠色至黑色, 沒有氣味, 帶有黏液。 這是胎兒出生前就已形成的“胎糞”, 在出生後兩三天內排淨。 如果出生前幾天無胎糞排出, 則要警惕腸道梗阻或畸形。

0—4個月, 母乳、人工餵養有差異。 寶寶的便便看上去比較稀, 很多媽媽以為是腹瀉,

Advertisiment
這其實是正常的。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因母乳中含有能刺激腸道蠕動的脂肪酸, 便便的次數較多, 每天6—7次甚至可能達到10次, 無臭味, 顏色多為金黃色、黃色, 呈糊狀或水樣。 喝奶粉人工餵養的寶寶每天拉2—4次左右, 而只要寶寶表現健康, 1—3天拉1次也是正常的。 其大便多為黃色至綠色, 看上去較黏稠, 基本成形。 其實, 寶寶大便的次數並不是最關鍵的, 家長要注意的是和之前相比是否正常。 如果平時每天2—3次, 突然一天7—8次, 而且便便很稀或呈水樣, 就可能是腹瀉。

5個月添加輔食後, 便便變化大。 5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吃固體食物, 便便開始轉變成固體狀, 多為條狀, 已有一定的軟硬度。 此外, 大便的顏色往往會隨著所吃輔食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吃了綠葉菜後很可能是綠色;吃了胡蘿蔔後就呈現紅色等等。

Advertisiment
排便次數也有所改變, 一般為1—2天一次, 3天以內1次也是正常的。

特別要提醒的是, 有3種便便, 父母要當心。 第一種是蛋花湯樣便便, 也就是呈現黃色、水分多, 多發生於4個月後的寶寶, 需要通過寶寶的食欲、體重增長情況綜合考慮, 有可能是寶寶得了病毒性腸炎;第二種是大便帶血, 因出血部位的不同, 大便可能呈暗紅色、鮮紅色或黑色, 這表明寶寶很可能出現腸胃問題, 應及時就醫;第三種是腥臭味便便, 會發出腥臭味, 多為暗綠色, 黏液較多, 很可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腸炎, 非常危險, 要立刻去醫院。

此外, 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分辨寶寶腹瀉和便秘。 根據國際醫學研究報告,

Advertisiment
如果幼兒每星期排便次數少於2次或排便次數比平日驟減、排便時需特別用力, 並引起哭泣、腹痛、腹脹或肛裂及糞便質地幹硬難以排出等症狀同時出現, 才屬於便秘。 腹瀉是指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 如稀水樣、蛋花湯樣、黏液膿血樣等等, 要及時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