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首播節目一炮走紅, 不僅明星爸爸一改常態, 觀眾們更被孩子超萌的天性、前後大逆轉的表現給迷住了。
其中林志穎父子(小志和小小志Kimi)更勝一籌。 從節目中可以看出:小志是個親子溝通的高手, 讓我們不得不為這個“不老神話”再次鼓掌。困難一:小黃, 我不想離開你?
小小志Kimi在交過零食和玩具之後, 眼看由被要求必須交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黃”(布偶)時, 不僅傷心地大哭, 心痛的淚水奪眶而出。
爸爸的應對:
林志穎:小黃可以帶嗎?去問問編導叔叔?
林志穎:不可以帶, 對不對?過幾天, 我們就可以把小黃帶回家。
Advertisiment
林志穎:我們一起把它放進去, 好不好?
專家楊謹老師點評:
孩子要交出最心愛的玩具“小黃”, Kimi傷心的哭了。 要知道沒有媽媽的陪伴, 心愛的玩具就成了孩子們最好的安慰劑, 現在連這個心靈安慰劑都要分離啦, 可想孩子的心該有多麼的心痛和難舍。
此時的父親用了很好的處理方式:
首先, 鼓勵孩子與其他人溝通, “你去問問編導叔叔可以帶嗎?”不僅緩和了孩子的情緒, 而且告訴孩子“我說了不算”的事實, 避免孩子提出變相的要求。其次, 蹲下來, 抱住孩子溝通:看似一蹲一抱的這樣簡單的動作, 表達了父親完全接納了孩子的情緒。 蹲下來不僅代表了一種姿勢, 更代表了親子間平等溝通的心態,
Advertisiment
第三, 給孩子明確答覆, 同時給出解決方案。 “不可以帶哦!”“等比賽結束後, 我們再帶小黃回家!”
第四, 陪孩子完成整個過程, 也是對孩子情緒的一種安撫:“我們一起把它放進去吧!”
通過緩和接納情緒、表明立場、給予解決辦法到完成陪伴四個步驟, 小小志很快擺脫了對“小黃”的依戀, 在節目過程中甚至沒過多提及小黃, 因為孩子的情緒得到了舒解, 他也明確知道小黃在哪裡, 何時再相聚。
蹲下來溝通, 是小志爸爸“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法寶。
正如《蹲下來和孩子說話》中所主張的觀點:父母蹲下來, 注視著孩子的目光, 溫和地與孩子說話, 不但拉近了物理上的距離, 更拉近了與孩子的心理距離。
Advertisiment
幼小的孩子離開媽媽的呵護, 單獨和爸爸去從未去過的地方體驗生活, 即鍛煉了孩子們的抗挫能力, 又增強了父子間的交流和瞭解, 同時還能讓父親們感受到母親的不易與辛苦。
最終要的是:明星爸爸各種“靠譜“或者”不靠譜”的表現, 讓電視機前的爸爸們不得不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到底擔任什麼角色?—旁觀者、領導者、示範者還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