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怕媽媽到無話不談 讀懂親子溝通的魅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 並不是“父母說話孩子聽”這樣的單向關係。 親子溝通, 也需要父母傾聽孩子的想法。 今天我們就從一位媽媽的案例分享來讀懂親子溝通的獨特魅力。 好父母, 你學會親子溝通了嗎?

親子溝通帶來了什麼?

未進行親子溝通:不關注雙方感受的溝通=破壞建立良好的關係=失去相互信任

良好的親子溝通:關注雙方感受的溝通=建立良好的關係=相互信任

從上面的兩個“公式”可以看出, 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總是父母說得多、聽得少, 卻還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 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

Advertisiment
而親子溝通是雙向的, 既需要父母具備說話的藝術, 也父母懂得需要傾聽的學問。 給孩子說真話的機會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親子溝通讓母女無話不談

媽媽談轉變:女兒從怕我到跟我無話不談了

一位學習薩提亞溝通模式的媽媽說:“過去我女兒說很怕我, 有事不敢和我說, 我非常苦惱, 女兒才六歲, 就不和我講心裡話, 以後的日子還很長呢!但是現在學會了親子溝通, 情況大不相同了。 ”

下面就是這對母女的一小段對話記錄:

一天早上, 孩子醒來之後說:媽媽, 我今天不想上幼稚園了。

媽媽:哦, 今天為什麼不想上幼稚園了?

孩子:我們班好多小朋友都不上幼稚園。

媽媽:哦, 好多小朋友都沒有上幼稚園。 那妞妞去了嗎?

孩子:去了。

Advertisiment

媽媽:那誰誰呢(媽媽連續問了三四個小朋友的名字, 孩子回答都去了。 )

媽媽:那好多小朋友都沒去幼稚園?

孩子:其實就兩個小朋友沒去。

媽媽:哦, 就兩個小朋友沒去。

孩子:媽媽, 其實我肚子有點兒疼。

媽媽:哦, 你是肚子疼啊。

孩子:其實我頭也有點兒疼。

媽媽:哦, 你是頭疼。

TIPS:循循善誘, 傾聽孩子的“真話”

故事講到這裡, 媽媽並沒有停止跟孩子的溝通, 而是進一步讓孩子繼續表達自己的想法, 起初, 孩子說因為身體不適不想上幼稚園。 那麼媽媽一步一步的引導後, 孩子說出了怎樣的實情呢?


親子溝通幫你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

孩子:媽媽, 其實我是不想去游泳。

媽媽:哦, 你是不想去游泳。 看來你是對游泳有點兒擔心。

孩子:我也不是擔心游泳,

Advertisiment
我是害怕跳水。 我們老師說了, 今天家長來看大家游泳, 每個小朋友都要跳水。

媽媽:你有點兒害怕跳水, 是吧?

孩子:是。 其實我是怕所有小朋友都跳水, 如果我不跳, 你會不高興。

媽媽:你是擔心媽媽不高興, 是嗎?

孩子:是啊。

媽媽:我知道過去媽媽對你太嚴厲所以讓你擔心。 其實不跳水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有的小朋友學的快一點, 有的小朋友會慢一點兒。 只要你比以前進步了, 就可以了。

孩子:媽媽, 我們班妞妞和巍巍遊的特別快, 他們的媽媽肯定能一下就找到他們。

媽媽:其實每個媽媽都能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孩子, 就像你特別容易就能找到我一樣。

一問一答, 孩子將自己不想上幼稚園的原因講了出來。 回想一下, 如果媽媽在孩子提出“不想上幼稚園”時就立刻制止說:“不行,

Advertisiment
小朋友必須要上幼稚園”, 後果會是怎樣?媽媽也許怎麼都不會瞭解孩子不想上幼稚園只是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好, 讓媽媽不高興。

總結:請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故事講到這裡, 大家已經能夠想到後面的結果了。 孩子很高興地去上幼稚園了。

這位媽媽很開心的是, 現在不必擔心孩子怕自己了。 何必總是扮演正義的化身, 和孩子平起平坐的感覺滿甜蜜的。


良好的親子溝通需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家庭中, 孩子賴床, 不想上學, 上幼稚園的情況時有發生, 如果媽媽不知道如何溝通, 就難為了。 在與孩子的交流中, 我們依然是要關注對方的感受, 父母居高臨下, 常常忽略這一點。

Advertisiment
瞭解孩子內心感受的最好方法是傾聽。 這個例子中媽媽沒有就自己的判斷而說教或指責, 運用了傾聽的方法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孩子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事情也就順利解決了。

親子之間, 如果沒有深層的情感交流, 家長只是根據自己的道理教育孩子, 溝通很快會進入紅燈區, 越大的孩子越不願與家長溝通, 內心的大門緊緊關閉, 結果是親子關係疏遠, 以至出現早戀、網癮等問題時, 家長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與孩子溝通, 做正面引導或給予幫助。 所以在親密關係中, 包括夫妻和親子關係, 傾聽就是尊重, 瞭解就是關愛。 贊不贊同是一回事, 瞭解是第一步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