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 丁媽也是一個沒有辦法自如談論屎尿屁的「小清新」, 但自從生下寶寶, 就直接轉變為在吃飯中途給孩子處理粑粑, 之後還能面不改色繼續吃飯的「重口味」。
寶寶的吃喝拉撒, 也成了丁媽每天最關心的問題。 在寶寶還比較小的時候, 屎尿屁稍微有點變化, 都會讓丁媽一陣兒疑心, 是不是有問題。
然而在查資料、看文章、諮詢兒科醫生之後, 丁媽發現那些讓我擔憂的問題, 有些根本就不是問題。
相信跟丁媽一樣, 關心寶寶屎尿屁問題的爸媽還有很多,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 能幫爸媽們少一點擔憂、多一點淡定。
Advertisiment
一、便便的那些事兒
寶寶今天拉沒拉、拉幾次、便便軟不軟、什麼顏色的……這些困擾爸媽們的便便問題, 到底哪些才是真有問題?
當然, 要辨別是不是有問題, 首先需要瞭解一下正常便便什麼樣。
1. 大家心目中的正常便便
這類基本上可以算是「教科書式」的便便了, 不少爸媽都希望自家寶寶每天的便便都是這樣的, 但標準便便不常有。
2. 看起來異常的正常便便
大便有奶瓣
便便會出現奶瓣或黃白色乳凝塊, 主要是因為母乳或是配方奶中脂肪或酪蛋白含量超過寶寶的吸收能力。 寶寶吸收不了那麼多, 自然就會跟糞便一起排出了。
黃綠色便便
嬰幼兒腸道相對較短、蠕動也較快, 所以食物在腸道內待的時間往往也比較短。
Advertisiment
深綠色便便
寶寶正在補充鐵劑、添加了強化鐵成分的輔食, 或是輔食中含有較多深綠色蔬菜, 就可能會出現綠便。 但如果這些情況都沒有, 寶寶卻出現黑色的大便, 就要及時看醫生。
大便帶黏液
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育不完善, 腸道表面分泌的黏液不能很好地被重新吸收, 就可能會有一部分黏液跟大便一起被拉出來。 在正常情況下, 糞便中只會混合少量的黏液。 如果黏液過多, 就要警惕可能是發生了某些胃腸道疾病。
大便帶血絲
健康寶寶大便帶血絲的原因, 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 可能與寶寶胃腸道發育不完善有關。
Advertisiment
好幾天沒拉(攢肚)
3~6 周以後, 寶寶能量消耗增多, 消化吸收能力增強, 母乳被消化吸收得比較徹底, 殘留的固體殘渣少, 積攢幾天才能形成大便, 但排出的是正常大便, 沒有硬結, 排便也不痛苦。 攢肚多見於母乳餵養寶寶, 奶粉餵養的寶寶, 如果幾天沒拉, 就要考慮是不是便秘。
邊吃邊拉
嬰幼兒進食後腸道蠕動加快, 很容易邊吃邊拉, 或是一吃完就拉。 但這可不是他剛吃下去的東西, 而是早已形成的便便。 食物從吃進去到最後的殘渣被排出來, 兒童平均需要 33 個小時(母乳也需要好幾個小時),
Advertisiment
3. 這些情況要當心
異常的大便顏色:便便偏灰白, 不是胎便卻出現黑便, 血紅色甚至混有鮮血的便便。
腹瀉或是便秘:對年紀較小的寶寶, 並不能只靠排便的頻率來判斷, 還要結合便便的性狀以及其他症狀, 比如發熱、嘔吐、排便哭鬧、拒絕排便、大便帶血等綜合判斷, 如果家長無法判斷, 需要及時找醫生。
二、小便的那些事兒
說完了最重口味的屎, 接下來談談稍微不那麼重口味的尿。
1. 正常的尿液什麼樣?
正常情況下, 寶寶的尿通常是淡黃色或深黃色, 而且尿液透明清亮, 寶寶在排尿過程中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寶寶排尿的頻率和尿量與攝入的奶量、以及年齡有關。
Advertisiment
出生後的頭幾天, 攝入的奶量比較少, 每天排尿約 4~5 次;
出生 1 周以後, 排尿會明顯增加, 甚至能達到一天 20~25 次;
寶寶到 1 歲左右, 基本就會穩定於每天 10~15 次;
12 歲時就和成人相似, 每天 4~6 次。
2. 哪些情況不用太擔心?
粉紅色結晶
寶寶的腎功能發育還不太完善, 在天氣炎熱或是奶量不夠的時候, 尿片上可能會出現粉色痕跡, 這通常是尿中的尿酸鹽結晶(並不是血液), 增加餵奶次數往往就能改善。 假如尿片上長期都有粉色痕跡, 建議諮詢醫生。
尿液偏黃尿少
顏色越深表明尿液越濃, 尿液越濃表明寶寶攝入水分越少, 對 6 個月以內的寶寶可以適當增加母乳(尤其是前奶)或是配方奶(一定要按比例沖調),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可以適當多喂些水。
大寶寶尿床
寶寶控制膀胱的能力,基本要到 5 歲以後才能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夜間偶有尿床是非常正常的。不是故意尿床,而是真的控制不了。如果孩子超過 6 歲,還是白天晚上都會尿床或是尿床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那麼就建議去看醫生,及早干預。
3. 要警惕尿路感染
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會發生尿路感染,事實上他們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還比較高。
寶寶發生尿路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發燒,此外如果寶寶經常哭鬧、拒奶、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甚至抗拒排尿、排尿時哭鬧加重,或是排尿頻繁、每次尿量卻不多,尿液渾濁、尿有臭味或尿中有血等,都可能是發生了尿路感染,家長要提高警惕。
三、屁的那些事兒
對於屁,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要說的,但關心屁的家長著實不少。
1. 屁多屁臭不是事兒
食物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產生的氣體,就是屁的主要成分。
1 歲以內的寶寶主要食物是母乳或配方奶,其中的乳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就會產生大量氣體。
同時,寶寶在吃奶或是哭鬧的時候也會吞下比較多的氣體,其中一部分氣體進入腸道,成為屁的一部分。
如果食物中蛋白質比較多,經過腸道菌群的分解,就會產生帶有臭味兒的氣體。
但這都不是問題,只要寶寶沒有其他情況,無論是屁多還是屁臭還是屁又多又臭,都不是什麼事兒。
2. 沒有屁才要注意
屁多屁臭都不事兒,但沒有屁(或放不出屁)卻需要爸媽們注意了。
最常見的情況是胃腸脹氣,寶寶脹氣還容易導致腸絞痛的發生,使得寶寶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家長可以通過飛機抱幫寶寶排出胃腸裡的氣體,緩解寶寶的不適。
關於寶寶屎尿屁的那些事兒,丁媽已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希望看過文章的家長,都能夠在寶寶的屎尿屁面前淡定一點。
大寶寶尿床
寶寶控制膀胱的能力,基本要到 5 歲以後才能發育成熟,在此之前夜間偶有尿床是非常正常的。不是故意尿床,而是真的控制不了。如果孩子超過 6 歲,還是白天晚上都會尿床或是尿床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生活,那麼就建議去看醫生,及早干預。
3. 要警惕尿路感染
不要以為小寶寶就不會發生尿路感染,事實上他們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還比較高。
寶寶發生尿路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發燒,此外如果寶寶經常哭鬧、拒奶、嘔吐、腹瀉、煩躁不安,甚至抗拒排尿、排尿時哭鬧加重,或是排尿頻繁、每次尿量卻不多,尿液渾濁、尿有臭味或尿中有血等,都可能是發生了尿路感染,家長要提高警惕。
三、屁的那些事兒
對於屁,其實並沒有那麼多要說的,但關心屁的家長著實不少。
1. 屁多屁臭不是事兒
食物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產生的氣體,就是屁的主要成分。
1 歲以內的寶寶主要食物是母乳或配方奶,其中的乳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就會產生大量氣體。
同時,寶寶在吃奶或是哭鬧的時候也會吞下比較多的氣體,其中一部分氣體進入腸道,成為屁的一部分。
如果食物中蛋白質比較多,經過腸道菌群的分解,就會產生帶有臭味兒的氣體。
但這都不是問題,只要寶寶沒有其他情況,無論是屁多還是屁臭還是屁又多又臭,都不是什麼事兒。
2. 沒有屁才要注意
屁多屁臭都不事兒,但沒有屁(或放不出屁)卻需要爸媽們注意了。
最常見的情況是胃腸脹氣,寶寶脹氣還容易導致腸絞痛的發生,使得寶寶哭鬧不止,難以安撫。家長可以通過飛機抱幫寶寶排出胃腸裡的氣體,緩解寶寶的不適。
關於寶寶屎尿屁的那些事兒,丁媽已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希望看過文章的家長,都能夠在寶寶的屎尿屁面前淡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