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有一次, 我和嫂子帶言言買玩具。 玩具區在商場的三樓, 不大不小六七十平米的面積。 看到玩具, 言言就率先跑過去挑選起來。 我跟過去對言言說:今天買什麼玩具都行, 你說了算, 但是只能買兩個。 言言嘴上答應著, 眼睛始終沒離開玩具架。
很快我發現, 言言並不是一個有經驗的挑選者, 她的選擇顯得輕率, 她不是先多看些玩具再選, 而是在她視線所及的一小部分玩具裡, 只要稍微有些喜歡, 就趕快拿在手裡, 仿佛生怕一個短暫的機會失去。 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我給言言講故事, 當時, 言言拿出一大堆故事書,
Advertisiment
沒多久, 言言手裡就有了好幾個玩具。 我過去提醒言言今天只能買兩個玩具, 言言聽了開始細看手裡的玩具, 經過比較只留下一個玩具在手裡, 其他的放回原處。 事實上, 剩下的這個玩具很快也被放棄了, 不久, 她就發現有很多玩具更具吸引力。
後來, 言言看中了一個手工拼裝的模型, 那是一個別墅樣的複合房屋, 包裝盒很大, 包裝上房屋的圖案漂亮的沒話說。 我不知道玩具比較大是不是言言選擇它的因素, 因為這貌似對這次買玩具的機會利用的比較充分。
Advertisiment
但是, 我們也很容易看出, 這是一個不太容易玩的玩具, 四歲的言言一個人肯定拼不起來, 而且一般的大人也未必有這個耐心和技巧。 嫂子就對言言說:這個你玩得了嗎?拼起來好難的, 咱們換個別的好不好?言言大概對於拼裝的難度不太有概念, 沒聽進去, 依然堅持要買。 嫂子正要繼續和言言理論, 我說, 既然言言喜歡, 我們就先買下再說。
1 自主的個性和能力
孩子只有有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才會形成自我決定的能力和習慣, 才不會人云亦云、太受別人意見影響, 才會懂得選擇的意味而不是把“選擇”當成另一種大人的任務來完成。
Advertisiment
2 選擇的經驗
比如在作決定前盡可能的瞭解更多的資訊, 即便你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玩具, 那麼也應該看看同類玩具中哪個更好些;比如不簡單的因為外觀作決定, 悅目未必賞心, 自己真正的需要和興趣是什麼, 以及自己能玩什麼樣的玩具, 這些都是選擇玩具應該考慮的。 而這些能力和習慣, 自然會遷移到孩子更廣闊的生活領域以及未來的生活中。 很多成年人沒有主見、不會選擇, 就是因為他在這方面從小缺乏機會鍛煉, 相關的能力和意識沒有發育。
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促使孩子從完整的選擇過程中成長。
選擇前:我們給孩子更多機會去選擇, 自己盡可能的少提或者不提意見,
Advertisiment
選擇時:給她足夠的時間, 不提太多的意見, 即便她選錯了, 除非對她造成傷害不要輕易糾正。 不要害怕出“問題”, 這是他們成長的必要途徑和成本。
選擇後:假如孩子的選擇是適合的, 我們和孩子一起高興。 假如選擇有誤, 我們也不要去指責和諷刺, 孩子自己已經從中獲得教訓。 最好的方式就是:什麼也不說, 下次依然給她機會, 相信她下次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