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點點滴滴培養孩子的能力

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和培養孩子的經驗, 與年輕的父母們分享一下培養孩子的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的體會。

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打招呼

教孩子向遇到的熟人打招呼, 向他們問好。 打招呼的時候教孩子用不同的禮貌稱呼, 如“叔叔, 阿姨, 奶奶”等, 還要教孩子使用禮貌的招呼用語“您好”、“您去上班嗎”等等。 這可提升孩子的人際智慧。

2.讓孩子進行自我介紹

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 讓孩子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 不必說得太多, 如果孩子害羞, 只要介紹一下姓名、年齡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這既能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也能提升他的內省智能。

3.到有相仿年齡小朋友的人家做客

爸爸媽媽有時候也要挑選一下做客的物件。 到有小孩子的人家去做客, 能為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時機。 與小朋友一起玩耍時, 也能培養孩子合群及合作的意識。

4.讓孩子來幫忙

爸爸媽媽可以假裝自己有困難, 讓孩子來幫一下忙, 如幫忙搓一下抹布等。 通過勞動, 孩子能建立自我服務及服務他人的意識。 父母的幫忙請求能讓孩子有參與感, 並能訓練他最初的合作性, 對他的人際交往有好處。

5.讓孩子去問路

媽媽可以經常帶孩子上街, 在街上時, 媽媽要鼓勵寶寶去問路, 這可以提升他的人際智慧, 因為向陌生人詢問道路,

Advertisiment
可以充分鍛煉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

空間識別與理解能力的培養

1.認方向

路上教孩子注意認路、辨別方向, 如以建築物為識別標記等。 尤其到十字路口等複雜地形, 可讓孩子觀察上、下、左、右、前、後各個方向。 這可提升孩子的空間智慧, 讓孩子熟悉道路。

2.辨認東南西北

教孩子利用周圍景觀來認路, 例如用陽臺、樹葉方向、路牌等等來幫助辨認東南西北, 對孩子方向感的訓練很有幫助, 還能提升孩子的空間智慧。

3.給寶寶下指令

媽媽可以讓寶寶做個小幫手, 給他適當地下指令, 如“幫媽媽去拿放在裡面的那罐牛奶”, 或指示他“看看你的背後”、“往左邊一點”等。 對寶寶說話, 媽媽要多用以下字眼:在裡面、上面、下面、前面、後面、最上面、最下面等等。

Advertisiment
這能提升寶寶的空間智能。

4.觀察樹葉的變化

季節交替, 植物的變化最明顯。 生活中, 可以觀察樹葉一年四季的變化, 讓寶寶瞭解季節的概念, 同時提升寶寶的視覺空間智慧。 夏天樹葉的顏色是翠綠色的, 到了秋天就變黃了, 而到了冬天就落光了, 只剩下孤零零的樹枝, 但春暖花開時, 嫩綠的樹芽又冒出了頭。 爸爸媽媽可以帶寶寶觀察同一棵樹, 觀察一年, 並為寶寶講解其中的道理。 樹葉顏色的變化、生長和枯萎在寶寶的視線裡不斷交替, 提升了孩子的空間智慧和自然智慧。

5.看地圖找方向

準備出遊前, 最好先買一張旅遊目的地的地圖, 當然也可以在到達目的地再買。 別小看這張地圖, 它可是你提升寶寶空間智慧的有效工具。

Advertisiment
告訴寶寶你們下一個目標, 讓寶寶在地圖上找到你們現在所處的位置和目的地位置, 並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 前往目的地的路上, 爸爸媽媽還要提醒寶寶看路標, 到達目的地後, 再拿出地圖讓寶寶確認目標是否正確。 這個過程看似複雜, 但對提升寶寶的空間智慧非常有效, 同時寶寶的方向感。 空間想像力以及執行能力也都得到了訓練和培養。

6.學名稱、認識沿途景物

指著路上的街道、車站、建築物, 告訴孩子它們各自的名稱、建造年代。 可提升孩子的語文智慧, 增長孩子的知識。 可讓孩子觀察沿途的自然景觀並向孩子作介紹, 告訴他各種景觀的名稱、特點、功用、季節變化等, 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

觀察與記憶能力的培養

Advertisiment

1.辨認蔬菜

讓孩子辨認芹菜、菠菜等各類蔬菜, 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和各自的特徵, 能提升孩子的自然觀察智慧。

2.觀察菜的顏色變化

在媽媽做飯時, 讓孩子練習判斷菜什麼時候熟了, 找一找生菜和熟菜顏色上的不同, 可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

3.觀察做菜的順序

媽媽做菜時, 讓寶寶在旁邊仔細觀察媽媽做菜的工序, 做好之後, 讓他說出某一道菜的步驟, 如做芹菜炒肉絲時是先炒肉絲還是先炒芹菜等, 這樣能訓練孩子的記憶力, 增長孩子的生活常識。

4.介紹營養價值

在陪寶寶吃飯時, 父母先說每道菜的營養價值, 接著看孩子能記住多少, 既增長了知識, 又訓練了記憶力。

5.畫出自己喜歡的角色

讓孩子照著電視中的樣子畫出他喜歡角色的樣子。 電視的畫面不是固定的,因此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而且還能訓練他的記憶力。

6.說出玩具的顏色

可以讓孩子先說出某件玩具的顏色,然後再說出哪些玩具顏色一樣,這可以教孩子認識顏色,還能培養孩子視覺分辨力和觀察能力。

7.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質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質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膠玩具,有的是絨毛玩具,還有的是木頭做的玩具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觸覺感知力和視覺分辨力,讓孩子學會分類。

8.辨認顏色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機會,讓孩子學習辨認各種顏色。如葉子的顏色,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還可以問問寶寶“我們家裡有哪些東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紅色的”等等。室外還有許多花草顏色各異,可以教寶寶分辨花的種類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種就很繁多,顏色也是多樣的,是很不錯的自然教材。在辨認顏色的過程中,寶寶的視覺智慧不斷地受到刺激,充分發揮他的視覺能力,培養他的辨別和觀察能力。爸媽在他進行顏色辨認時儘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讓寶寶自己去觀察身邊的東西,認出所要尋找的視覺物件。

9.辨認聲音

帶寶寶到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環境時,接觸自然界聲音的機會大增,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注意聽某種聲音。例如動物的叫聲、溪流的水聲、風聲和雷聲,都可以用來提升寶寶的聽覺能力。我們生活的城市裡還有許多聲音,如:機車啟動,汽車按喇叭,消防車的長鳴,蓋高樓的敲擊聲等等,都可以用來刺激寶寶的聽覺。在寶寶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之後,可以讓他聽到聲音後馬上辨認。通過刺激寶寶的聽覺會讓他的感覺更敏銳,變得更機靈。

10.觸物猜名

在室外活動時,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種材質、形狀、大小等不同的東西提升寶寶的觸覺能力。先讓寶寶把手放到背後掌心朝上,家長把撿到的各種小東西放到寶寶的掌心上,讓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東西觸摸起來的感覺,然後再說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寶寶可以觸摸家長放在他手中的鵝卵石,說:“我摸到一個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東西,覺得好像是一塊石頭。”然後讓寶寶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進行這種智慧提升活動時除了用靜物,還可以用動物。看看寶寶能不能猜出他正觸摸的是一隻蠶寶寶,或是一隻螞蟻。

電視的畫面不是固定的,因此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而且還能訓練他的記憶力。

6.說出玩具的顏色

可以讓孩子先說出某件玩具的顏色,然後再說出哪些玩具顏色一樣,這可以教孩子認識顏色,還能培養孩子視覺分辨力和觀察能力。

7.教孩子找出相同材質的玩具

可以教孩子把不同材質的玩具放在一起,比如有的是塑膠玩具,有的是絨毛玩具,還有的是木頭做的玩具等等。這可以培養孩子的觸覺感知力和視覺分辨力,讓孩子學會分類。

8.辨認顏色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機會,讓孩子學習辨認各種顏色。如葉子的顏色,有綠色的,也有黃色的,還可以問問寶寶“我們家裡有哪些東西是黑色的,哪些又是紅色的”等等。室外還有許多花草顏色各異,可以教寶寶分辨花的種類和色彩,如菊花的品種就很繁多,顏色也是多樣的,是很不錯的自然教材。在辨認顏色的過程中,寶寶的視覺智慧不斷地受到刺激,充分發揮他的視覺能力,培養他的辨別和觀察能力。爸媽在他進行顏色辨認時儘量不要加以暗示,要讓寶寶自己去觀察身邊的東西,認出所要尋找的視覺物件。

9.辨認聲音

帶寶寶到一個接近大自然的室外環境時,接觸自然界聲音的機會大增,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寶寶注意聽某種聲音。例如動物的叫聲、溪流的水聲、風聲和雷聲,都可以用來提升寶寶的聽覺能力。我們生活的城市裡還有許多聲音,如:機車啟動,汽車按喇叭,消防車的長鳴,蓋高樓的敲擊聲等等,都可以用來刺激寶寶的聽覺。在寶寶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之後,可以讓他聽到聲音後馬上辨認。通過刺激寶寶的聽覺會讓他的感覺更敏銳,變得更機靈。

10.觸物猜名

在室外活動時,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室外遇到的各種材質、形狀、大小等不同的東西提升寶寶的觸覺能力。先讓寶寶把手放到背後掌心朝上,家長把撿到的各種小東西放到寶寶的掌心上,讓他先形容一下手中的東西觸摸起來的感覺,然後再說出他猜到的答案。例如寶寶可以觸摸家長放在他手中的鵝卵石,說:“我摸到一個硬硬的、滑滑的、冰冰的、重重的東西,覺得好像是一塊石頭。”然後讓寶寶拿到面前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進行這種智慧提升活動時除了用靜物,還可以用動物。看看寶寶能不能猜出他正觸摸的是一隻蠶寶寶,或是一隻螞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