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復發性流產找不到原因, 很可能就是卵巢儲存功能低下引起的胚胎異常升高導致的。
復發性流產(RPL)是不同與不孕不育的、以臨床鑒定有兩次以上流產為特徵的疾病, 但RPL的評估只能夠識別低於50%RPL患者的病因。 而早期妊娠流產過程中囊胚非整倍體的發生率很高, 說明胚胎非整倍體可能是導致其他不明原因RPL患者反復流產的因素。
雖然有研究表明卵巢儲備功能低下(DOR)的患者非整倍體原始細胞的發生率較高, 但是沒有研究對RPL患者中DOR與非整倍體之間的關係做過探討。
最近, Lora等對239名不明原因的RPL患者進行了相關研究,
Advertisiment
DOR組與卵巢儲存功能正常組
IVF週期特徵的比較
研究發現, 卵巢儲存功能正常的患者比DOR患者在IVF中促性腺激素用量較少, 恢復的成熟卵子數量較多, 用於活組織檢查和染色體篩查(CS)的平均囊胚數量也較多。 DOR組患者非整倍體囊胚的比例較高, 無整倍體胚胎可移植的幾率也較高。
胚胎非整倍體率
與年齡的關係
除此之外, 研究還發現在不明原因的RPL患者中, 胚胎非整倍體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 但在相同的年齡組中,
Advertisiment
具體表現在年齡為35歲或小於35歲以及年齡為35-37歲之間的RPL患者中, DOR組胚胎非整倍體率都比正常卵巢儲存功能組要高(59% vs 49%, 77% vs 59%)。
而在年齡大於38歲的RPL患者中, DOR組和卵巢儲存功能正常組中的胚胎非整倍體率差別不大。 兩組之間懷孕結果、移植率和出生率相似, 流產率都較低, 差別也不顯著。
非整倍體胚胎的百分比與年齡的關係
該研究首次證明了在不明原因的RPL患者中, DOR患者非整倍體胚胎的發生率比卵巢儲存功能正常的患者要高, 尤其在年齡小於38歲的患者中, 也就是說DOR可能是導致其他不明原因的RPL形成的因素。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