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一所公立小學的威爾遜校長, 對1990年畢業的300名學生作了長達15年的“成長追訪”, 結果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15年之後, 最先在工作崗位上得到提拔和重用的, 不是當年埋頭讀書、成績名列前茅的孩子, 也不是吹拉彈唱樣樣在行的“文娛小子”, 而是溝通能力特別突出, 從小就不怵權威的人。
至今, 威爾遜仍清楚地記得這部分孩子在小學期間的突出表現:他們給校長寫信, 談如何及時收集種子, 防止學校花園的花卉和灌木越來越擁擠及紊亂;建議校長室和教師辦公室換上活潑有趣的百頁窗簾;在“給校長出點子”的活動中積極發表演講;竭力爭取每週3次“與校長單獨共進午餐”的機會……這一部分孩子,
Advertisiment
威爾遜校長由此宣導發起了“結識校長行動”, 他認為, 要給那些總是默默坐在角落裡的孩子“與大人物面對面”的機會, 由此減少他們長大後面對部長或總裁, 總是心慌氣短、面紅耳赤、張口結舌的“權威恐懼狀態”。 威爾遜認為, 那些總是感歎“懷才不遇”的成年人, 都是從一個坐在角落裡、怵于與校長溝通的孩童發展而來, 他們盲目地認定:“大人物很可怕;總是獨斷專行、聽不進意見;一連3次都忘了你的名字……還是不要去大人物那裡碰釘子!”
威爾遜校長本人也被一個男孩抱怨過:校長,
Advertisiment
威爾遜校長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 此後, 每次提及“結識校長行動”的必要性時, 他就會舉這個例子, “與所謂‘大人物’打交道時, 你可能會遭受無心的忽略, 但這並不等於說, ‘大人物’有意要傷害你。 ”威爾遜校長說, 孩子將來可能成為新聞記者、投資策劃、企業發言人或高級助手,
Advertisiment
回過頭來看, 至今進行了兩個半月的“結識校長行動”收到了怎樣的成效呢?威爾遜校長承認, 原先他認識的學生不到200名, 現在, 至少450名學生各顯神通, 讓校長記住了他們的特徵和姓名—有的孩子甚至替校長畫像, 來強迫校長對“畫家”有印象;通過給校長發E-mail, 絕大多數孩子參與到了管理學校的行動中來;還有人提出來要參觀校長的大學母校和中學母校, 觀摩一下校長當年留在母校紀念室的體育運動獎章;另外, 還有1/3的孩子, 在舉行班級棒球賽時,
Advertisiment
以前, 校長一來到孩子們中間, 原本說說笑笑的孩子會變得鴉雀無聲, 通過這次“結識行動”, 孩子們破除了對“大人物”的畏懼心理, 他們很快會讓出空檔, 讓校長也坐進來, 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文/天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