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 早教班其實是親子班, 孩子的任務是玩, 母親(有時也有父親, 但我從沒有看到過爺爺奶奶)才是受教育的主體。 老師的主要任務是, 設計適合自己班裡孩子的遊戲娛樂活動, 並讓孩子們參與其中。 然後老師一邊觀察孩子, 一邊引導家長們觀察孩子, 而大一點的孩子的活動很多都是家長們共同參與的。
德國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父母輔助孩子成長, 而不是干預、破壞孩子成長。
要做到不干預、不破壞孩子成長, 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 我兒子9個月時, 在幼稚園上空間遊戲課。 一天, 老師帶來了一個半人高的三角梯,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家長不僅要做到不干預、不破壞孩子成長, 還要輔助孩子成長。 德國是個很重視運動的國家, 但老師們大多排斥三輪自行車, 他們認為三輪車既不能培養平衡能力, 在拐彎時又很危險。 兩歲左右的孩子就學習騎平衡車:兩輪小自行車除去兩個腳蹬子就是平衡車了, 孩子坐在座上, 手扶穩把手, 兩隻腳在地上走。 很快, 孩子就會越走越快, 車輪飛轉起來, 孩子的腳就不由自主地離開地面以減少摩擦, 這時候他的平衡感也就找到了。 此後, 你只要在一旁靜靜地欣賞著你的寶寶不斷創造新玩法、新花樣, 並且越騎越快的身姿就可以了。 靜靜地看他玩一年, 個子高了,
Advertisiment
在德國, 幼稚園是混齡編班的, 孩子們去教堂、上安全教育課和保護牙齒課等是一起的, 其他時間大多各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畫畫、看書、爬樹屋、挖沙子等, 但他們並非不學習。
老師會在一段時間內設定一個主題。 比如生命主題, 有的幼稚園門廳裡放個大魚缸, 裡面是青蛙卵, 小朋友們每天進教室前可以觀察卵是如何一點點變成小蝌蚪、小青蛙的。 有的幼稚園會放一個透明的孵蛋器, 孩子們透過玻璃罩觀察小雞破殼而出的過程。
幼稚園要擔負起孩子們學習能力培養的重任。 純書本知識的灌輸被認為是破壞孩子創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