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觸目驚心的場面, “騙子”跑到幼稚園來了!
在《錢江晚報》上看到這一報導後, 真是不得不令我們所有的家長提高警惕。 “騙子”已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傷害時, 一切就已經來的太晚了。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定是從小開始培養的。
現在孩子的生活品質隨著上升的同時, 生活安全環境越跟著似乎變得複雜。 孩子在平日裡想吃到的好吃的幾乎父母都是有求必應, 甚至變著法給寶寶補充各種各樣的營養。 生活樂趣也不僅僅只是些小玩具陪伴了, 香港狄斯奈樂園估計也早已是部分家長給孩子實現了的夢想。
Advertisiment
在整個記者假扮“行騙”的過程中, 我們不難看出孩子對各種各樣欺騙的手段做出的不同的反映:有輕易跟著就走了的;有稍微猶豫也跟著走了的;當然也有“死不認帳”的;還有的小朋友挺身而出解救上當受騙的。 。 。 。 。 。 同樣都是孩子, 為什麼在面對危險的狀況時, 做出的反應卻相差甚遠呢?
現象一:“阿姨有一個很好玩的玩具哦。 看, 這個‘皮卡丘’會變身的呢。
Advertisiment
現象二:“小朋友, 你叫什麼名字呀。 ”“小樂。 ”小傢伙沒有任何考慮報出了自己的名字。 “哎呀, 阿姨找你好久了呢, 你爸爸說家裡出了點事情, 讓阿姨先接你回家, 好不好?”小樂幾乎連想都沒想, “好。 ”前後不到一分鐘。
現象三:“我是你們老師的朋友。 我有很多好吃的棒棒糖, 你們要吃麼?”記者一拿出棒棒糖, 一下子圍上來好幾個小朋友, 小傢伙們看著棒棒糖的眼睛是發亮的, 可是誰也沒有伸手拿。 “想吃麼?阿姨帶你們去買好不?”“不要, 媽媽說吃糖牙齒會壞掉的”“不能出去, 老師會說的。 ”說完又自顧自滾輪胎去了。 這次的“誘騙”, 以失敗告終。
現象四:“報出媽媽電話, 才能跟你走”
在諸如此類現象中,
Advertisiment
特別提醒各位家長:把您能想到的, 和您想不到的可能會被使用的行騙手段, 都必須重視起來, 對孩子給與恰到好處的提醒方式。 在安全問題上, 一定要做到“六親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