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記得有一次去拜訪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大女兒6歲以前在美國, 後來隨爸爸媽媽回國定居, 在一家公立小學上學。 以前這位媽媽提起女兒, 都是很自豪的, 稱讚孩子“心理素質很好”, 即使從小習慣了西方的“散養”, 在國內的傳統小學裡也沒有表現出不適應, 每天都開開心心去上學。

但是那天拜訪朋友的時候, 說起她女兒, 朋友卻一臉愁雲, 說很為這個孩子的學習煩惱。 原來這個孩子經常不把老師交待家長監督複習並簽字的事情告訴媽媽, 而且面對老師的批評依然我行我素。 老師很生氣,

Advertisiment
就把朋友叫去狠發了一通牢騷。 朋友面帶憂慮地說:“你說這可咋辦呢?這個孩子太讓我頭疼了!我都拿她沒辦法!”

這可不符合她一貫對待孩子的風格。 於是我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你最近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是啊!”朋友接過這個話題, 訴說了很多她自己遇到的麻煩事。 “因為你自己比較焦慮, 在孩子的問題上, 也不由自主地產生了焦慮。 等你的心情好了以後再去想孩子的那件事吧, 也許那時你會有不同的想法。 ”我這樣建議她。

後來又接到朋友電話, 說她已經不為孩子的事情煩惱了。 和孩子溝通後她發現, 因為那些作業孩子都已經會了, 不願意再讓媽媽陪著做一遍。 於是她不再要求孩子必須完成那樣的作業,

Advertisiment
心態平和了很多。 最後她說:“你說得對, 媽媽的心情直接影響了對孩子的看法, 其實我以前對女兒的心理素質是很欣賞的, 可是那時心情不好, 再加上被老師狠批了一通, 就焦慮了。 ”

類似的事情我也經歷過。

好好在4歲的時候特別愛說狠話或髒話, 比如“我打死你!”“滾蛋!”等等。 有時她是覺得好玩那麼說, 還有的時候是因為生氣而說。 因為我之前接觸過相關的資料, 知道這麼大的孩子可能會經歷一個“詛咒敏感期”, 如果家長的反應強烈, 孩子反而越發感受到這類語言的強大威力, 會更加喜歡說。

但是那個階段剛好我的工作極其繁忙而且壓力很大, 每天回到家心力交瘁, 就希望小人乖乖聽指揮。 那段時間比較沒有耐心關注小人的想法,

Advertisiment
而且一遇到她說髒話的情況, 就忍不住火冒三丈, 很想把這個“壞習慣”儘早扼殺在最初階段。 因為我看過很多“給孩子立界限”方面的書, 很“輕車熟路”地給好好安排了說髒話的懲罰。

一開始的懲罰是面壁, 但是小人並不就範, 髒話照說不誤, 說完自己就跑去面壁, 臉上一副“WHO怕WHO”的架勢。 很快我發現面壁不起作用, 就改成了減少講故事的個數, 心想這對於每晚以聽故事為最大樂趣的小人來說應該是最有作用了吧。 誰知該同學依然繼續說髒話, 講完髒話還說:“減故事吧, 哼!”

後來幼稚園老師找到我, 說了好好最近在幼稚園的表現, 除了我意料之中的說髒話, 有時還會打人。 好好是在蒙氏混齡園, 她在班上是年齡比較大的,

Advertisiment
還是班長, 以前很愛幫助比她小的孩子, 在糾紛中比較寬容, 也很主動幫助老師做事。 但是那段時間突然就變得非常不寬容, 除了說髒話, 還有攻擊行為。 老師還說, 好好告訴老師, 爸爸媽媽都不愛她。 我震驚, 使勁地想, 確信自己沒有做過“後媽舉動”, 大鬍子也沒“虐待”過她, 為啥她會認為我們不愛她呢?老師說:“好好說你們讓她面壁, 一點都不愛她。 ”我頓時哭笑不得, 其實面壁的懲罰只實施過幾次, 咋就成了“不愛”的“罪證”了呢?

鑒於小同學很反常的那些表現, 我狠狠地反思自己, 也和好好幼稚園的園長進行了深入交流, 我們一致覺得, 好好似乎患上了“愛的缺失症”:因為我那段時間很忙, 忽視了孩子的內在感受, 再加上對說髒話行為的“嚴厲”處罰,

Advertisiment
小人覺得媽媽和以前不一樣了, 媽媽不再愛她了。 所以, 我決定把“糾正”髒話的事情放在第二位, 首先要讓好好找回“媽媽愛她”的感覺。

記得有一次去幼稚園接好好, 因為我去得比較晚, 好好看見我就怒吼“走開!”然後還過來打我。 那時我是剛一忙完工作就立刻趕到幼稚園的, 其實非常疲憊, 但是提醒自己千萬不要發作。 於是深吸一口氣, 張開雙臂, “死皮賴臉”地對好好說:“我就不走開, 就不走開, 一天沒看見好好了, 我特別想好好, 讓我抱抱我的寶貝吧!”好好的態度頓時就軟下來, 一下子撲到我的懷裡(後來, 好好的老師告訴我, 她當時看到這個場面, 感動得想哭)。

類似的事情經歷過很多很多次, 說實話, 那個階段我感覺自己真挺不容易的,特別累,但是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把“對好好的愛”明確傳遞給她。儘管那個時候的好好依然愛說髒話,我極力按捺自己的情緒不被激怒,極力讓自己平和地面對孩子,接受好好對我的“愛的考驗”。

幾個月後,好好身上曾經的那些“毛病”都慢慢在消失,她又變回了曾經的那個寬容、熱心、善良的孩子,最愛說髒話的階段也基本上度過了。好好的班主任胡老師,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孩子,每每和我說起好好的變化,眼睛裡都亮閃閃的,她曾經很動情地說:“現在我真的認識到愛的作用了。”我心裡知道,要做到讓孩子感受到愛,媽媽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啊!

做媽媽這幾年,我深切地感悟到——“媽媽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要想讓媽媽保持好的心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覺得,要想保持好心態,首先媽媽要加強學習,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不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的“錯誤”。在這方面,博友小豬和小丫的媽媽很讓我敬佩,當她發現孩子的一些表現讓她焦慮時,就“發奮”學習了很多育兒方面的經典書籍,我發現,她再對待孩子曾經的“問題”時,心態就非常平和,她現在的狀態不再焦慮,而是充滿愛和幸福。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咱們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那個階段我感覺自己真挺不容易的,特別累,但是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堅持把“對好好的愛”明確傳遞給她。儘管那個時候的好好依然愛說髒話,我極力按捺自己的情緒不被激怒,極力讓自己平和地面對孩子,接受好好對我的“愛的考驗”。

幾個月後,好好身上曾經的那些“毛病”都慢慢在消失,她又變回了曾經的那個寬容、熱心、善良的孩子,最愛說髒話的階段也基本上度過了。好好的班主任胡老師,一位年輕美麗的女孩子,每每和我說起好好的變化,眼睛裡都亮閃閃的,她曾經很動情地說:“現在我真的認識到愛的作用了。”我心裡知道,要做到讓孩子感受到愛,媽媽一定要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啊!

做媽媽這幾年,我深切地感悟到——“媽媽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要想讓媽媽保持好的心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覺得,要想保持好心態,首先媽媽要加強學習,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只有這樣才能不用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的“錯誤”。在這方面,博友小豬和小丫的媽媽很讓我敬佩,當她發現孩子的一些表現讓她焦慮時,就“發奮”學習了很多育兒方面的經典書籍,我發現,她再對待孩子曾經的“問題”時,心態就非常平和,她現在的狀態不再焦慮,而是充滿愛和幸福。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咱們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