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理學分析:家長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錯誤、缺點時會忍不住採取暴力方式, 並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哪些傷害, 下面就來簡單分析一下:

語言暴力

許多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孩子的缺點錯誤時, 經常是怎麼解氣就怎麼說, 全然不顧自己的語言暴力將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什麼影響。 看起來似乎語言暴力比體罰顯得文明, 但它帶給孩子的傷害絕不比體罰小。 從某種程度上講, 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體罰更多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 其痛苦可能是短暫的, 但語言暴力的傷害卻是長久的, 不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

Advertisiment
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摧殘孩子心理健康, 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心智失常, 喪失生活勇氣, 引發厭學、翹課、違法犯罪等嚴重惡果。

歸納起來, 下面這些話對孩子的傷害最大, 換句話說, 孩子最怕聽到這些話:

孩子最怕家長拿自己的缺點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 他們以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的上進心, 卻不知這樣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且並不解決問題。

有些人喜歡說孩子腦子笨、懶惰、沒禮貌、永遠沒出息, 甚至還改孩子的名字, 起外號等等, 這些都是對孩子的人格侮辱, 應該就事論事, 不應該罵人。 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老師和家長要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 多鼓勵孩子, 這樣孩子就願意朝好的一面去發展。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們總是說他不好的那一面, 孩子就容易自己也認為自己很不好, 沒救了, 自暴自棄。

孩子最怕家長沒完沒了地數落和挑剔, 尤其是完美主義的性格、自己成功的家長更容易如此, 因為自己做得好, 就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好, 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結果造成孩子自卑、愛抱怨、易煩躁、總是不滿意。

有些家長容易對孩子失去信心, 認為孩子永遠也改不好了, 就放棄對孩子的教育, 這本身就給孩子一個沒有耐心的壞榜樣。 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問題, 這是正常的現象, 尤其是男孩子, 比較淘氣, 例如三、四歲就開始逆反, 五、六歲開始不聽話, 九歲開始不愛寫作業、撒謊, 青春期會煩躁、不聽話、不能專心學習等等,

Advertisiment
這些都可以通過心理專家的行為矯正來解決, 而不是不可救藥了, 家長和老師要耐心地對待孩子在成長中的煩惱。

體罰

許多家長都會在孩子特別淘氣、惹人生氣的時候打孩子, 他們覺得只有打才最有效。 比如“棒打出孝子”、“嚴師出高徒”這樣的教誨也是鼓勵家長要嚴格教子。 但是打孩子的效果到底好不好呢?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父親經常打女兒, 會造成女兒缺乏自尊、自愛和自信, 在青春期時容易出現早戀, 還會使女兒數學成績差。 父親經常打兒子, 會造成兒子逆反, 不願服從社會規範, 或者退縮、幼稚, 缺乏男子氣。 母親經常打兒子, 會造成兒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沒有安全感等。 也就是說,

Advertisiment
打孩子不僅不能解決問題, 還會造成新的心理問題, 但是家長為什麼會忍不住打孩子呢?

一是出於虛榮心, 例如, 開家長會當著那麼多人的面, 受到老師無情地數落, 心裡又氣又急又沒面子, 回家就要打孩子來出氣, 要找平衡。 其實家長要是能客觀地幫孩子分析問題, 引導孩子的學習方法, 要比打孩子有效得多。

二是缺乏方法, 當發現孩子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而自己又無能為力時,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打了, 這對9歲以下的小孩子暫時有些效果, 但最終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對於9歲以上的孩子, 打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是家長由於工作生活上不順心, 情緒失衡, 就容易被激惹, 拿孩子撒火, 例如有的夫妻鬧矛盾時,

Advertisiment
就打孩子。 其實即使是打大人也比打孩子強, 孩子是最可憐無辜的弱者。

四是家長自己從小挨打, 習得了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雖然自己小時候痛恨家長打自己, 但是對自己的孩子卻很自然地舉起巴掌, 壞習慣也是會“遺傳”的。 殊不知家長在打孩子時是絕望的歇斯底里的表現, 是把自己最氣憤、最薄弱的環節暴露給孩子, 孩子就知道了怎樣能使家長暴怒, 那他想氣家長的時候就這樣做。 所以, 不輕易憤怒的家長才是最有威嚴的家長, 因為孩子沒有摸到家長的底呀!

但家長會問, 孩子實在不聽話不打又能怎麼辦?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方法, 可以採用置之不理、隔離、取消獎勵、正面強化等方法, 某些行為問題,如學習成績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膽小愛哭、打人惹人等問題,是需要對孩子進行專門心理訓練來解決,而不是打。 

某些行為問題,如學習成績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膽小愛哭、打人惹人等問題,是需要對孩子進行專門心理訓練來解決,而不是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