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心理學家對遊戲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這些不同的觀點大致都強調以下幾方面:
1.遊戲過程充滿了歡樂
遊戲和愉悅、歡樂幾乎密不可分, 許多心理學家都強調沒有歡樂的過程就沒有遊戲。 黃人頌(1988)強調“遊戲伴隨著愉快的情緒”;謝菲爾(1993)認為“正面的感覺伴隨著遊戲而產生”;傑生(Jason)強調遊戲中的積極情感, 遊戲通常充滿著愉悅及歡樂, 即使有時並非如此, 兒童依然認為濤戲好玩而重視它(Jason, 1999)。
2.遊戲活動中的控制感
紐曼( Neumanmi, 1971)認為, 遊戲有三個特徵:控制性、真實性和動機。 凡是由內部控制的、內部真實的、內部動機引發的活動就是遊戲,
Advertisiment
3.沒有時間上的控制
遊戲的過程是隨興的參與, 遊戲的玩伴想要繼續玩下去就繼續玩下去, 不必在乎花費時間的多少。 反過來也許大家正準備玩遊戲時,
Advertisiment
4.沒有特別明確的學習目標
在遊戲的過程中, 兒童會“自然而然”而非刻意地學到一些東西。 一旦某一活動過程被標上“學習”的標籤, 該活動就不可能被孩子認為是遊戲活動。 例如, 若一項活動(例如繪畫或做香蕉麵包)是由教師安排的並有著一定的程式和結果的話, 兒童就將之看作是“學習”。 但如果一項活動(例如拼字母)是被自由選擇的, 孩子們就將它視為“遊戲”。 換句話說, 孩子們看一項活動究竟是學習還是遊戲, 不是根據活動本身, 而是根據行為背景來判定, 即看該活動是由教師引導的還是由兒童引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