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病,發生在寶寶大病初愈後

生活中, 爸爸媽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寶寶生病前性格活潑開朗, 可是生病後性情會來個180度的大轉彎, 變得悶聲不響, 羞答答。 難道一場病就能改變一個寶寶的個性嗎?
專家表示:患病, 尤其是患慢性病的孩子, 在康復後, 性格會變得任性、乖張, 甚至出現一些從未有過的怪癖。 這種性格的改變直接反映出孩子心理上的缺陷。

孩子患病後, 往往更受到家人關愛, 有時近於嬌慣。 大人百依百順, 事事由著孩子來, 無形中助長了他的任性。 病情好轉後, 孩子仍然企求得到父母的這種關心, 一旦得不到滿足, 就會撒嬌、發脾氣。

Advertisiment
另外一個因素是, 對孩子來說, 醫院是個完全陌生的地方。 患病住院後, 那裡的設施、醫護人員的著裝, 都和平時見到的不太一樣, 檢查、治療的過程, 也大大改變了孩子的生活方式。 他們往往因此感到茫然, 無所適從。 年齡小的孩子會感到恐懼, 大哭大鬧;大一點的孩子則表現為焦慮不安……

避免孩子大病初愈後又得“心病”的方法

·提高病兒的適應能力

以孩子易懂的方式講明生病的緣由, 告訴他到醫院看病、治療的重要性, 減輕其心理負擔, 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 幫助他逐漸適應陌生的環境。

·照顧病兒生活有分寸

對於病程長, 需要久治、久養的孩子, 根據病情輕重, 安排好起居生活, 避免養成懶散習慣。 孩子的飲食需要特別照顧,

Advertisiment
但不可過分遷就。 讓孩子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和遊戲, 可以增強孩子的抗病能力, 不過, 應避免因過份貪玩而疲勞。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疾病恢復情況, 要求他達到同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這對於克服孩子的自卑心理, 保持樂觀情緒、縮小與健康孩子的心理差距非常必要。

·豐富病兒的精神生活

孩子生病後活動的空間減少, 可根據他的不同年齡創造條件, 為他創造適當的遊戲、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