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靈探索如何培養自信的孩子?

為什麼有的孩子喜歡樣樣自己來, 有的卻什麼都要人家幫忙?孩子透過“做”來瞭解“我是誰, 會什麼”。 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我概念, 勇於嘗試?

教室裡又來了六個新孩子!不管是三歲或五歲, 在這兩個星期裡, 他們已清楚的告訴我, 他們是用什麼眼光看待自己:覺得自己有能力, 或覺得自己很多事都做不好。

三歲的小艾任何事都習慣先自己來, 實在是打不開、折不了, 才來找老師說:“我需要幫忙。 ”就算需要幫忙, 她小小的臉龐上, 仍寫滿了自信。 同樣是三歲的茱莉, 只要東西灑了、鞋子稍微套不上, 就扭頭哭叫: “我不會做,

Advertisiment
我太小了。 ”

五歲的羅傑, 總拒絕嘗試, 老是以抗拒的言語或行為來表示:“我不願意做。 ”其實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做不好, 所以用憤怒和拒絕來掩飾他的無力感。

孩子看待自己“是有能力, 或無助的”, 代表著對自我概念的認識。 自我概念良好的孩子, 受挫力較高, 相信自己可以成功;挫折, 只是另一個新的嘗試起點。 自我概念較差的孩子, 遇事容易放棄, 會覺得自己沒能力, 很容易一敗塗地。 幼兒不會等到長大才開始發展自我概念, 而是從一出生、從日常生活的互動中, 來奠定“我是誰”、“我會……”的自我概念。

完成“我想要、我可以”的成就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不管他是小艾或茱莉, 先天氣質是勇往直前或害羞觀望;也不管他有沒有先天上的學習挑戰,

Advertisiment
像小賓或羅傑, 小小孩來到世上的第一個任務, 就是要成為“獨特、自主的自己”。 小小孩都會有不可抗拒的, 想要“做”、渴望“完成”的動力。 別驚訝, 許多才一兩歲的小孩, 就很堅持要自己穿衣、穿鞋、吃飯, 甚至過馬路。 在生命的前三年裡, 沒有比學會自立和自主更重要的事了!

孩子從出生, 頭不能抬, 到開始邁開大步行走, 每一個讓自己自立、自主的行為, 都會讓他著迷的一試再試。 令人肅然起敬的是, 幼兒執意要自己做那些事, 並不是因為容易, 而是因為它們困難!好比他不斷想辦法, 要把難以掌握的湯匙轉對方向, 把晃來晃去的腳掌和襪口對得更准。 他既不是為了讚賞, 也非為了領獎, 只是因為那“我想要、我可以”的本能驅使。

Advertisiment

你一定聽過“Terrible Two”(麻煩兩歲)的說法吧, 許多成人對這個詞的解釋, 只停留在“哦, 他就是愛唱反調!就想讓我生氣。 ”但我們得學著從孩子想自主的角度來解讀那處處唱反調的行為和動機。

發現“我是我”的自主過程

孩子發現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 去想去的地方、拿想拿的東西, 就開始了“自主意志”的建構工程。 他會發現, 自己和他人是不同的個體, 而每個個體都擁有不同的思維。 有趣的是, 某些“自主”的動作居然會引發他人做出“同樣”的反應。 比如說:“我知道如果我去拿姐姐的娃娃, 她會尖叫。 ”

所以孩子唱反調, 絕非是想故意氣死大人, 純粹是心理自主之旅的一個過程, 他想證實的是“我是我”。 適度、清楚的畫出界線,

Advertisiment
並不會打擊孩子的自主和自信, 反而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也讓他們覺得安全、受到保護。 相對的, 不提供幼兒界線, 反而會讓他覺得“超載”, 似乎凡事都得靠自己, 那會讓幼兒覺得無助、不安。

挫折是成長的“有機肥”

生理上的自主、心理上的自信, 皆需要溫床來助長, 它們並不會自己長出來。 成人的“鼓勵嘗試”和“無條件接納”能提供這樣的溫床, 讓孩子學習到:自己是有能力、可以冒險、不怕跌倒的人。

“鼓勵嘗試”和“無條件接納”的第一種含義是:讓幼兒自己做。 最有效也最容易上手的方法是, 從孩子很小開始, 就給他機會和時間, 學習自己吃飯、穿衣、拿畫筆、甚至參與做家務。 讓他從日常生活中, 具體感受到自己有能力,

Advertisiment
別人也信賴他。

第二種含義則是, 我們也要讓孩子感受到:挫折就像影子, 會跟隨我們一輩子, 要學會與它相處;也就是接納隨之而來的難過和憤怒, 接納自己在嘗試後的失敗。

所以當挫折發生時, 成人可以:

不帶批判的去指認孩子的情緒, 讓他認識:覺得難受和憤怒是正常、能被理解的。 等孩子的情緒比較穩定後, 再就事論事, 提供方法。

常聽成人說:“他長大就會了!”事實並非如此。 成人的不信任, 不但減低了孩子手眼協調的精進機會, 也剝奪了孩子從經驗中鍛煉接納挫折、再站起來的受挫力。 成人儘量做、幫孩子事先過濾掉可能的困難, 只會一次次讓孩子感受到:挫折好像天要塌下來了, 而自己卻無法解決。 於是, 孩子成了“小草莓”,一碰就受傷。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若多分一些時間給他,耐心引領、鼓勵他多嘗試、克服困難,這樣的孩子比較可能在不停尋找方法、不怕困難的信心中長大。而這樣的可能性,就從此刻他手中的那個湯匙、那雙襪子,以及那個瓶蓋開始……

孩子成了“小草莓”,一碰就受傷。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若多分一些時間給他,耐心引領、鼓勵他多嘗試、克服困難,這樣的孩子比較可能在不停尋找方法、不怕困難的信心中長大。而這樣的可能性,就從此刻他手中的那個湯匙、那雙襪子,以及那個瓶蓋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如何培養三歲小孩子愛學習的習慣?

    主要原?因,是周遭的大人看待孩子學習的方式,讓孩子喪失了學習的動力。所以要培養出衷心熱愛學習的孩子,首先要從父母身上著手。 (1)正確看待孩子的學習焦點。 父母常把學習焦點放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例如... [詳細答案]

  • 1回答

    如何鼓勵遺尿的孩子?

    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鬱,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反會加重遺尿現象,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 [詳細答案]

  • 2回答

    如何開導遺尿的孩子?

    對待遺尿症的患兒,只能在安慰及鼓勵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遺尿可使患兒害羞、焦慮、恐懼及畏縮,如果家長不顧及患兒的自尊心,採用打罵、威脅、懲罰的手段,會使患兒更加委屈和憂鬱,加重心理負擔症狀,不但不會減輕...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教育5歲的孩子?

    5歲孩子已經有感知力了,所以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自信心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或者私下批評,一定不要當著本人的面對孩子大聲呵斥甚至打孩子。同... [詳細答案]

  • 3回答

    孩子有點缺乏自信,生活中該如何培養自信心?

    要言傳身教。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環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信”起來。平時,遇事常對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錯”。因為孩子自我評價往往依賴于成人的評價,成人以肯定與堅信的態度對待...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