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樂探究:讓科學活動更精彩

《幼稚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 “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 “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 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 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這些要求使我們深深地感到, 科學教育不再局限於靜態知識的傳遞, 而是更注重幼兒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杜威先生曾說: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 探索是兒童本能的衝動, 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 農村孩子也同樣對萬物充滿了好奇, 於是我們積極地為孩子創造條件,

Advertisiment
讓他們自己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 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從而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使農村幼稚園的科學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

一、引領:為幼兒點亮科學探究的那盞燈

生活中充滿了千奇百怪可供人們探求的問題, 孩子對周圍的事物充滿著好奇, 只要我們善於發現、捕捉, 就能引導孩子進行他們感興趣的科學活動, 獲得他們需要的科學知識, 培養幼兒的探索欲望與探索精神, 使幼稚園的科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 又能指導幼兒的生活, 並能促進幼兒快樂成長。

1. 保護好奇心——幼兒探究的前提保障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求知是人的本能。 “科學始於好奇”, 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好問、好探究的特點,

Advertisiment
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著周圍世界。 他們什麼都想知道, 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 我們要善於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及時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 此外, 教師還要創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 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 調動幼兒良好的情感體驗, 積極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去。

2. 提供材料——幼兒探究的物質保障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 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 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物件, 會使幼兒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 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身邊。 “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為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Advertisiment
”材料既是引發幼兒探究的刺激物, 又是他們主動建構對周圍物質世界認識的仲介。 材料能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使幼兒產生摸一摸、做一做的願望, 因此準備適合的材料是幼兒探究動手的前提。

二、追隨:從孩子的興趣開始

關注孩子的興趣和需求並隨時通過適當的引導, 使孩子們在自己的關注點上獲得發展, 有利於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 而身處農村的孩子, 經常與大自然接觸, 他們隨時都會對接觸到的某一事物或現象感興趣, 產生探究的欲望。 這時, 教師就要善於觀察發現, 支持孩子們的探究欲望, 使他們的探究活動得到發展。

1. 張開慧眼

作為教師應該有一雙“慧眼”,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善於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

Advertisiment
從這些事物上引發、生成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如, 找蝸牛的活動, 正是老師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幼兒的興趣點而生成的。 由於是幼兒感興趣的, 所以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 幼兒會主動地投入, 會不斷地發現各種問題, 使活動能夠持久地開展下去。

2. 穿針引線

教師不但要有“慧眼”, 還要做“穿針引線”之人, 在幼兒碰到困難無法解決時提供及時的幫助, 促使幼兒自發的活動轉向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教育活動。 在找蝸牛活動中, 老師在幼兒討論問題、發現問題的過程中, 把問題及時地引向深入。 由孩子自主生成的活動是最受孩子歡迎的, 最能激發孩子的探究欲望, 由於它是一種幼兒自主地與環境相互作用,

Advertisiment
並進行積極探索學習的過程, 因此, 這種探究性☆禁☆學習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孩子心智的發展, 具有教師預設活動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 教師要及時關注孩子興趣, 捕捉一切教育契機。

三、聆聽:當孩子的忠實聽眾

孩子們的任何探究活動都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 教師一定要引導孩子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 發現其中的有趣和奇妙, 聆聽孩子們的發現, 做孩子的忠實觀眾, 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 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發現、分析。

我覺得作為老師, 不僅要關注和支持大多數孩子對活動興趣, 而且要特別聆聽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想法, 因為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對主體活動產生興趣, 而且孩子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個體差異, 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教師要進行正確分析,“教育不是讓麥子變成大豆,而是如何使麥子長得更好”。

四、融合:讓評價多元化

評價作為幼兒科學教學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整個活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合理正確地進行評價不僅能幫助幼兒提升知識和總結經驗;而且通過適宜的評價能捕捉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和閃光點,促進其富有個性的發展。

1. 貫穿始終

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應貫穿于幼兒整個科學探究過程之中。教師必須在活動過程中傾聽幼兒的談話,觀察幼兒的表現,判斷幼兒的發展水準,確定評價的側重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時機,靈活地對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評價。如果幼兒的探索方向偏離了預定目標,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如果有不少幼兒的興趣點專注於材料的新奇而偏離了探究本身,教師就可以採用適當手段引導幼兒回歸到探究活動上來。如果幼兒的探究興趣正濃,教師就不能為了評價而阻止他們的探究,破壞他們的探究欲望。

2. 方式多元

評價可採取自評、他評、互評相結合。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側重評價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自己說說操作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再通過小組互評形式介紹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形式多樣

在活動中可以把幼兒閃光點以問題形式提出來供大家討論,針對實驗結果可以利用驗證方式進行總結、經驗分享;還可以讓幼兒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幫助幼兒梳理關鍵經驗;教師的態度和語言應該是中立的,教師即使不贊同幼兒的想法也不要馬上糾正或指出其錯誤,可以用“還有別的想法嗎”,“我們可不可以聽聽別的小朋友的想法”等語言來鼓勵幼兒傾聽別人的想法,讓其在傾聽同伴的評價中反思自己的錯誤。

總之,我們的生活是幼兒科學探究的源泉,讓我們充分利用生活、挖掘生活,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讓幼兒在自然角、科學區、日常生活、戶外、社區、大自然中大膽探究科學世界的秘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親歷探究活動過程,在觀察、提問、猜想、實驗、表達、交流中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獲得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教師要進行正確分析,“教育不是讓麥子變成大豆,而是如何使麥子長得更好”。

四、融合:讓評價多元化

評價作為幼兒科學教學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整個活動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合理正確地進行評價不僅能幫助幼兒提升知識和總結經驗;而且通過適宜的評價能捕捉到每個孩子的個性和閃光點,促進其富有個性的發展。

1. 貫穿始終

科學教育活動中的評價應基於教師對幼兒活動進程的把握,應貫穿于幼兒整個科學探究過程之中。教師必須在活動過程中傾聽幼兒的談話,觀察幼兒的表現,判斷幼兒的發展水準,確定評價的側重點。選擇適當的評價時機,靈活地對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進行評價。如果幼兒的探索方向偏離了預定目標,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如果有不少幼兒的興趣點專注於材料的新奇而偏離了探究本身,教師就可以採用適當手段引導幼兒回歸到探究活動上來。如果幼兒的探究興趣正濃,教師就不能為了評價而阻止他們的探究,破壞他們的探究欲望。

2. 方式多元

評價可採取自評、他評、互評相結合。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側重評價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請幼兒自己說說操作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再通過小組互評形式介紹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形式多樣

在活動中可以把幼兒閃光點以問題形式提出來供大家討論,針對實驗結果可以利用驗證方式進行總結、經驗分享;還可以讓幼兒相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幫助幼兒梳理關鍵經驗;教師的態度和語言應該是中立的,教師即使不贊同幼兒的想法也不要馬上糾正或指出其錯誤,可以用“還有別的想法嗎”,“我們可不可以聽聽別的小朋友的想法”等語言來鼓勵幼兒傾聽別人的想法,讓其在傾聽同伴的評價中反思自己的錯誤。

總之,我們的生活是幼兒科學探究的源泉,讓我們充分利用生活、挖掘生活,為幼兒提供觀察、操作、試驗的機會,讓幼兒在自然角、科學區、日常生活、戶外、社區、大自然中大膽探究科學世界的秘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親歷探究活動過程,在觀察、提問、猜想、實驗、表達、交流中動手動腦,大膽探索,獲得基礎性的科學知識和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