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快看看給寶寶修剪指甲的小技巧

寶寶的指甲以平均每星期0.7mm的速度生長, 如果不及時修剪就可能導致這些後果:

1、長指甲容易藏汙納垢, 滋生細菌, 成為疾病的傳染源。

2、寶寶用手抓癢時, 長指甲很容易劃破他們嬌嫩的皮膚。

3、寶寶活潑好動, 而新生兒的指甲又薄又軟, 長指甲容易折斷, 嚴重的還可能會傷到手指的皮膚。

4、有些初生的寶寶喜歡握緊小拳頭, 長指甲會在他們的手掌心裡留下深深的掐痕。

那麼, 多久剪一次指甲合適呢?一般來說, 手指甲l周內修剪2~3次。 腳趾甲的生長速度較慢, 一般1個月修剪1~2次。 當然每個寶寶的情況有所不同,

Advertisiment
指(趾)甲的合適長度是指(趾)甲頂端與指(趾)頂齊平或稍短一些即可。

修剪指甲的一些小技巧

最佳時機

1、0~1歲:建議在寶寶熟睡時進行修剪。 因為熟睡中的寶寶對外界敏感度大大降低, 媽媽可以放心地進行修剪工作。

2、1~2歲:熟睡後當然還是一個好時機, 但這個階段的寶寶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媽媽也可以嘗試在他喝奶或者比較安靜的時候給他修剪指甲。

3、2~3歲: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能夠領會大人的意圖了。 媽媽不妨明確告訴他剪指甲的目的, 並要求他配合, 在剪完後給予鼓勵和表揚。 當然也要注意:儘量不要剪傷寶寶或者在寶寶情緒不佳時強行剪指甲, 以免他對剪指甲產生反感或抵觸情緒。

工具推薦

指甲鉗:對於新手媽媽來說,

Advertisiment
嬰兒指甲鉗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種指甲鉗專門針對嬰兒的小指甲而設計, 安全實用, 而且修剪後的指甲有自然的弧度。 尤其適合3個月以內的寶寶。

指甲剪:對已經能靈活使用指甲鉗的媽媽, 我們建議選用專用嬰兒指甲剪。 這些指甲剪靈活度高、刀面鋒利, 可一次順利修剪成型。 頂部是鈍頭設計, 即使寶寶突然有動作, 也不用擔心會被戳傷。

具體操作

1、正確的姿勢

● 讓寶寶平躺在床上, 媽媽支靠在床邊(用胳膊固定, 保證手部穩固), 握住寶寶靠近你這邊的小手, 要求最好能同方向、同角度, 這樣不容易剪得過深而傷到寶寶。

● 媽媽坐著, 把寶寶抱在身上, 使其背靠媽媽, 然後也是同方向地握住寶寶的一隻小手修剪其指甲。

2、握手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分開寶寶的五指, 捏住其中的一個指頭剪, 剪好一個換一個。 建議不要同時抓住一排手指剪, 以免寶寶突然動起來不易控制, 並且容易誤傷其他手指甲。

3、修剪的順序

先剪中間, 再修兩頭。 因為這樣會比較容易掌握修剪的長度, 避免把邊角剪得過深。

4、修圓的工作

兩邊修剪後可能會把指甲剪出尖角, 務必要把這些尖角再修剪圓滑, 避免此尖角成為抓傷寶寶的“兇器”。

5、檢查

媽媽可用自己的手指沿寶寶的小指甲邊摸一圈, 進行一次檢查, 發現有突出的尖角就及時清除。

6、肉刺處理

及時發現並處理寶寶指甲邊出現的肉刺。 千萬不能直接用手拔除, 以免拉扯過多, 傷及周圍皮膚組織。 請仔細用剪刀將肉刺的根剪斷。

7、清潔污垢

Advertisiment

對於一些藏在指甲裡的污垢, 最好在修剪後用清洗的方式來清理, 不宜使用堅硬的針狀物來剔除。

8、避免“嵌甲”

指甲兩側的角不能剪得太深, 否則長出來的指甲容易嵌入軟組織內, 成為“嵌甲”。 嵌甲會損傷指甲周圍的皮膚, 造成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禁☆感染, 引發甲溝炎或其他炎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