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不是非要做虎媽狼爸, 也不是一定地把孩子送到艱苦的環境中去, 挫折教育其實可以貫穿在生活的每個細節, 每次孩子的哭鬧、遇到的困難、親子的衝突……都是挫折教育的良機。 挫折教育決不能一蹴而就, 而應該循序漸進, 便能終成佳果。
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挫折是磨煉一個人的意志, 使人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心理學有一句經典名言:“我們都是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 挫折教育對寶寶而言, 是不可缺少的, 但挫折教育也需要分階段、循序漸進。
第1階段(0~1歲)
培養安全感
0~1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黃金時期,
Advertisiment
每當我在諮詢中聽到來訪者抱怨說:“我總有一種感覺, 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自己哪一天會死掉, 或是被車撞了, 或者生什麼大病了。 ”這時候我常常會問, 你小時候是誰帶大的?答案幾乎都是:“我小時候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 直到上學才回到父母身邊。 ”
這真的是讓人很惋惜, 因為大人無意犯下的錯, 讓孩子的自我終生“風雨飄搖”。 當然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就一定能獲得安全感,
Advertisiment
第2階段(1~3歲)
從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開始做起
1~3歲孩子的身體能力飛速發展, 並且他們開始發展出一種更重要的品質, 就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並從中發展出“我能行”的自我意識。
比如孩子會執拗地要求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等, 常常會把堅定地把“我來、我會”掛在嘴邊, 但事實上又做不好, 常常很受挫, 以至於氣急敗壞地哭鬧, 卻始終不肯大人幫一點忙。
Advertisiment
如果大人的反應是凶孩子 “不許哭”, 孩子自然會心裡不好受, 哭得更厲害, 這時候大人又急於安慰孩子再把事情代勞了, 這其實就在用行動一步步地告訴孩子——遇到困難你不能有情緒;只要你哭, 就會有人來幫你;你個笨蛋, 你自己做不了, 需要別人來幫忙。 長久以往, 孩子遇到困難便會很糾結(不接受自己的壞情緒)、退縮(不相信自己能成功)、依賴(總期望有人來幫助自己),
Advertisiment
在諮詢中這樣的情況非常多, 其實有時候壞情緒只是事情的自然結果, 但是來訪者不願意放過自己, 糾結於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情緒, 或者陷入低自我評價的怪圈, 直至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 真的無力去面對困難和挑戰。 這時候只要他們學會接納自我, 接納自己的壞情緒和不足, 他們症狀便會自己消失, 實際的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所以好父母也應該是好心理醫生, 接納孩子的情緒和不足, 在孩子遭遇困難時靜靜地陪伴在旁邊, 等她哭夠了鬧夠了平靜了, 再一起繼續嘗試未完成的事情, 甚至需要多次重複這樣的過程, 孩子才能熟能生巧。 這其中對家長的挑戰是極大的, 需要家長非常氣定神閑,
Advertisiment
第3階段(3~5歲)
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1~3歲的孩子是有名的terrible two, 脾氣差、執拗, 主要是由於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的不完全使得他們還不具備控制情緒的能力。 但3~5歲孩子的神經系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 同時自我意識也在加速發展, 所以這時候情緒已經不僅僅是情緒反應, 有時還是對權威的挑戰和自我的宣言。
挫折教育在這個階段培養的要點之一就是要發展孩子對規則的認同, 能接受規則的約束, 而不是無法無天為所欲為, 成為“坑爹”一族。 當家長對孩子的故意挑戰和大吵大鬧不為所動, 只有等他們遵守規則才能得到相應的權利時, 這本身就是在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而這些都是挫折教育要培養的核心能力。
第4階段(5~6歲)
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5~6歲心智已經比較成熟,面對很多問題已經足夠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這時候很多家長還沒來得及調整過來,依然以看小baby的眼光看待孩子,就容易忽視了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其實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簡單,就是家長“懶”一點,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遇到問題讓他自己解決,孩子會還給大人非常大的驚喜,他的能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中學到遇到困難不怕,只要勤動腦筋,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才是挫折教育的精髓所在。
挫折教育需要恰到好處即使上述過程家長已經非常盡力並且做到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體驗到各種各樣的受挫情緒。不用氣餒,這其實正是練抗挫力的良機,就像疫苗對身體的保護一樣,需要一點小小的病毒刺激一下免疫系統,以獲得更強的抵抗力。 只不過,千萬別忘了抗挫“疫苗”的注意事項:
遭遇挫折,接納孩子的情緒
要記住,情緒永遠沒有對錯,孩子遭遇挫折時產生悲傷、失望、沮喪都是正常的,這時候要注重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責備、不要行動,要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嘗試把她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 “寶寶是不是很難過”,或是用最簡單卻是最強烈的語言——身體語言來表示,抱抱她摟摟她。大人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是在教孩子接納自己、化解情緒。
面對挫折,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遭受挫折,尤其是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挫折,家長可能會由於心疼責備起來,其實越是這樣,孩子的心情會越糟,心情越糟就越沒有能力應對挫折。所以不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家長都要注意養成良好的“教養習慣”,不指責不批評,以親子關係為重,以解決問題為重。
戰勝挫折,讓孩子感到希望
有的時候困難不是一下子能克服的,需要持續的努力,這時候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可以,再輔助於一定的技巧讓孩子看到希望,比如表揚孩子點滴的進步,甚至給予一定的小獎勵,或者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實現。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幫助孩子在困難和挑戰中持之以恆。
這本身就是在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和情緒管理能力,而這些都是挫折教育要培養的核心能力。
第4階段(5~6歲)
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5~6歲心智已經比較成熟,面對很多問題已經足夠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這時候很多家長還沒來得及調整過來,依然以看小baby的眼光看待孩子,就容易忽視了對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其實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簡單,就是家長“懶”一點,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遇到問題讓他自己解決,孩子會還給大人非常大的驚喜,他的能力也從中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孩子從中學到遇到困難不怕,只要勤動腦筋,就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才是挫折教育的精髓所在。
挫折教育需要恰到好處即使上述過程家長已經非常盡力並且做到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會碰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體驗到各種各樣的受挫情緒。不用氣餒,這其實正是練抗挫力的良機,就像疫苗對身體的保護一樣,需要一點小小的病毒刺激一下免疫系統,以獲得更強的抵抗力。 只不過,千萬別忘了抗挫“疫苗”的注意事項:
遭遇挫折,接納孩子的情緒
要記住,情緒永遠沒有對錯,孩子遭遇挫折時產生悲傷、失望、沮喪都是正常的,這時候要注重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責備、不要行動,要先關注孩子的情緒,嘗試把她心中的情緒表達出來, “寶寶是不是很難過”,或是用最簡單卻是最強烈的語言——身體語言來表示,抱抱她摟摟她。大人接納孩子的情緒就是在教孩子接納自己、化解情緒。
面對挫折,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孩子遭受挫折,尤其是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挫折,家長可能會由於心疼責備起來,其實越是這樣,孩子的心情會越糟,心情越糟就越沒有能力應對挫折。所以不論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家長都要注意養成良好的“教養習慣”,不指責不批評,以親子關係為重,以解決問題為重。
戰勝挫折,讓孩子感到希望
有的時候困難不是一下子能克服的,需要持續的努力,這時候家長要對孩子有信心,相信孩子可以,再輔助於一定的技巧讓孩子看到希望,比如表揚孩子點滴的進步,甚至給予一定的小獎勵,或者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實現。只有循序漸進,才能幫助孩子在困難和挑戰中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