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才有利於兒童心理成長

學齡前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對於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不過, 其對於事物的看法和性格都還沒有完全形成, 所以, 這個時期也是兒童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 在這一時期之中, 家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懂得育兒的家長會給孩子很好的影響, 幫助孩子塑造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而如果家長此時對孩子的心理成長關心過少, 會根本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 那麼就可能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不利的影響。 那麼, 在這一時期, 到底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塑造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Advertisiment
不過, 首先, 你要學會不要過分關愛孩子。

情景:5歲的明明在家裡倍受寵愛, 吃飯前媽媽總要問他:“明明, 今天想吃什麼呀?你要什麼媽媽就做什麼。 ”吃飯的時候總會先給明明夾菜, 好吃的都給他。 有一次, 媽媽給明明夾完菜, 又給自己夾了一隻大蝦, 明明看到了, 生氣地命令媽媽:“不許吃!這是我的!”

從小家長總會處處寵溺著孩子, 什麼都是孩子為先, 好吃好喝都讓給孩子, 可是爸爸媽媽這樣一味的謙讓, 容易讓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什麼都是自己的, 也不懂得尊重長輩, 更不用說孝順了。 這樣的孩子, 長大後可是不容易交到朋友的喲!

父母寵愛孩子是好事, 但是也不能過分溺愛, 對孩子過分的關心會讓他變得更加自私,

Advertisiment
而且長大後也不懂得照顧爸爸媽媽, 阻礙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明明媽媽可以讓明明選擇自己喜歡的菜, 但是不要一味地謙讓他, 要讓他自己夾菜, 而且也要鼓勵他給爸爸媽媽夾菜, 媽媽可以說:“明明, 媽媽好想吃蝦啊, 可是夾不到, 怎麼辦呢?”這時候, 聰明的明明也會學著媽媽, 自己給媽媽夾一隻大蝦。 這樣慢慢地引導, 他就開始懂得像個“小大人”一樣照顧別人呢。

學齡前的兒童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不需要你的過分關心, 對孩子過分的關心只會將孩子寵壞, 這是非常可怕的。 孩子在這種狀態下成長, 心理健康難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對於其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很大的不利影響。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Advertisiment
父母不可過分溺愛孩子, 要讓孩子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應該做的, 什麼是不應該做的, 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去鼓勵孩子, 這樣孩子才能夠健康成長, 孩子最終能夠成長為怎樣的人, 關鍵就在於此時父母如何引導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