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冷敷

冷敷可使局部毛細血管收縮, 減輕局部血管充血, 有消炎、消腫、止血、解痙、皮膚散熱、降低體溫等作用。 一般適用于高熱患兒和局部炎症疼痛及組織內出血者。 對於大片組織受傷、局部血循環不好、皮膚青紫、一切慢性炎症和化膿性病變患兒則應禁用此法。

冷敷的方法有兩種:

一、 冰袋冷敷法。 準備好冰袋, 也可用熱水袋或厚塑膠袋代替。 將冰塊砸碎後放入盆內, 用冷水溶去冰塊的銳角, 以免損壞冰袋。 將加工好的碎冰塊裝入冰袋內, 約占冰袋容積的1/2, 灌入少量冷水, 充填冰塊間隙, 排盡袋內空氣後將蓋擰緊,

Advertisiment
擦乾袋外水跡, 檢查確無漏水後, 用毛巾包裹冰袋, 放在需要冷敷的部位。

用於高燒患兒降溫, 可將冰袋置於頭部、頸部、腋窩、腹股溝、膕窩內側等;用於治療軟組挫傷, 只需將冰袋置於挫傷部位。 注意袋內裝冰不可太多, 以免壓迫局部。 放置後要注意觀察體溫變化, 每20-30分鐘測量體溫1次, 根據體溫變化情況決定增減冰袋數目。 一般每30-45分鐘將冰袋移開5分鐘, 以改善局部血液迴圈。 多個冰袋冷敷時, 可交替移開。 要隨時觀察局部皮膚顏色, 並詢問有無異常感覺, 如有變色或麻木感時, 應立即停用, 以防局部凍傷。 注意冰袋不宜置於胸部、腹部、枕後及陰囊部。 冰塊融化要及時補充, 以保持療效。

二、濕冷敷法。 先盛半盆冰水或剛打上來的井水,

Advertisiment
再浸入兩條毛巾, 取出其中一條毛巾擰至半幹, 以不滴水為宜, 然後敷於局部, 每隔3-5分鐘毛巾就變溫了, 再換一條冷毛巾, 兩條毛巾交替使用, 一般持續冷敷15-20分鐘;如病情需要, 也可再延長5-10分鐘。 冷敷後擦乾局部。 用於降溫時, 除頭部冷敷外, 還可在腋窩、肘窩、膕窩及腹股溝同時應用。

本方法的用途及注意事項同冰袋冷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