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和應對寶寶的“不安”?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不僅僅關注寶寶的身體健康, 更會關注寶寶的心理健康。 母嬰專家指出, 為寶寶建立安全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樣會有利於寶寶身心健康。
怎樣分辨和應對寶寶的“不安”
安全依戀感建立於一歲半前
餓了有得吃, 渴了有得喝……從孩子一出生, 養育者就會儘量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種“有求必應”的狀態一直持續, 就會使孩子對養育者形成基本的信任感。 據佛洛德的弟子、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研究, 建立基本信任感是一歲半前的嬰幼兒必須完成的任務,
Advertisiment
然而, 並不是所有的養育者都能滿足寶寶的需要, 在某些時候可能產生誤讀, 譬如寶寶因為餓而哭鬧, 養育者卻以為他要拉尿, 這就會使寶寶產生一些不信任感。 專家說, “需求”和“滿足”之間存在小小分歧其實是恰當的, 過於周到的照顧對寶寶反倒沒有好處。 但若分歧較大, 譬如少女媽媽不懂得照顧寶寶, 或者因為身心疲憊、壓力大而無心顧及, 又或者對寶寶的態度一會親熱一會冷淡, 都會導致寶寶產生不安全感, 具體表現為喜歡啼哭、不敢探索、語言及行動進步緩慢、看到陌生人緊張等。
撫養困難的寶寶更易不安
從目前來看,
Advertisiment
分辨寶寶的氣質要從飲食、動作、睡眠、排泄以及寶寶與父母的互動幾個方面來看, 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容易撫養型, 寶寶生活規律, 適應和學習能力較強;二是撫養困難型, 寶寶生活規律差, 反應較遲鈍, 愁眉苦臉的時候多;三是發動緩慢型, 寶寶性子不急不躁, 做什麼事情都比別人慢半拍。
Advertisiment
應對不安:陪伴, 但不驕縱
那麼, 是不是當寶寶啼哭、不願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時, 父母就應該表現順從的態度呢?專家認為, 對嬰幼兒不安全感的表達和單純的撒嬌耍賴還是要區分對待。
“首先要強調的是, 從出生到一歲半內, 寶寶是需要父母或養育者陪伴的,
Advertisiment
父母應該在陪伴的前提下鼓勵寶寶多探索新事物, 尤其對於依賴性強的寶寶, 更應該通過玩具、遊戲以及與其他寶寶的互動製造感官刺激。 或許有的寶寶適應力比較差, 可以慢慢引導, 不用心急。 但如果寶寶只是一味耍賴, 切記不能驕縱,
Advertisiment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怎樣分辨和應對寶寶的“不安”, 所以如果您發現了寶寶存在不安的情況, 不妨試試以上的方法來緩解。 但是如果寶寶僅僅是撒嬌的話, 我們則需要區別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