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利用角色遊戲提高孩子的人際智慧

角色遊戲提升孩子的人際智慧 人際智慧是一項很重要的智慧, 它有助於提高與人進行有效交往的能力。 人際智慧需要通過人與人的交往, 在與他們的溝通和合作中學習。 角色遊戲是培養孩子人際智慧的重要方法。

角色遊戲是幼兒通過想像, 創造性地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 它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現人與人關係的機會, 為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在角色遊戲中, 孩子們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模仿, 再現社會中的人際交往, 練習著社會交往的技能, 不知不覺中就提升了人際智慧。

Advertisiment
遊戲中, 孩子們的行為要與所扮演的角色行為相吻合, 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 從角色的角度看待問題, 必須學會共同擬定和改變遊戲活動的主題。

為了使角色遊戲成功地繼續下去, 他們之間就先要協商由誰擔任什麼角色, 使用什麼象徵性物品及性動作;遊戲中常常要改變計畫, 這就需要共同合作, 學會從他人角度看問題, 更好地解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同時, 在遊戲中還可學習如何堅持自己正當的權利、要求, 怎樣控制自己的言行, 以符合遊戲規則。

因此, 角色遊戲水準的高低能反映社會交往能力水準的高低及人際智慧水準的高低。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指導。 比如在玩後面說到的“家裡人玩紙偶”的遊戲時,

Advertisiment
家長可以教孩子, 他看到的圖片就代表了該圖片所展示的人, 也就是說, 如果冰棒的棒子上貼著男人的圖片, 那它就代表了爸爸, 小朋友在做遊戲時就要把它看成是爸爸, 而不是冰棒。

此外, 在選擇角色遊戲時, 也要考慮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讓孩子充分投入到裡面的。 選擇孩子看到過的、有所瞭解的角色和情境, 才能使孩子能夠投入到其中的, 才能激發他的情緒, 對人際智慧的培養才有實際性的效果。

下面推薦一個小遊戲:

醫生阿姨、護士姐姐

適合年齡:2歲~4歲

準備材料:白色的衣服, 玩具娃娃, 如有聽診器等玩具就更好了。

玩法步驟:

a.和寶寶一起換上白色的衣服, 一個做醫生, 一個做護士;

b.假裝玩具娃娃生病了,

Advertisiment
醫生給它看病、護士照顧它;

c.讓孩子瞭解醫生和護士的職業和工作, 並讓他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

注意事項:在日常生活中, 也可以隨機對寶寶講述這方面的知識, 並教育他。

專家點評:

這個遊戲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遊戲, 他們對這個遊戲以及其它角色扮演類的遊戲都是百做不厭。 小班的小朋友開始時通常會單獨做這個遊戲, 他們喜歡戴上聽診器給玩具娃娃看病, 還喜歡喂他吃藥或給他打針。

等到小朋友之間相互熟悉的時候, 他們就會一起來做這個遊戲, 並且喜歡嘗試扮演不同的角色。 小班幼兒在遊戲的初期表現的一大特徵, 就是“以自我為中心”, 對於社會交往十分陌生。 角色遊戲可以讓孩子們彼此熟悉,

Advertisiment
排除同伴間的陌生感。 通過這類遊戲, 大部分孩子愛上幼稚園了, 有的還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通過遊戲, 小朋友們還學會了解決諸如角色分配、工作安排、工具修養使用與分配等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 這也充分證明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

人際智慧的四大要素

(1) 組織能力

這是領導者的必備技巧, 包括群體動員與協調能力。 劇院的導演與製作人、軍隊指揮官及任何組織的領導者多具備這種能力, 表現在孩子身上則常是遊戲場上的帶頭者。

(2)協商能力

這種人長於仲裁與排解紛爭, 適於發展外交等事業。 表現在小孩子身上則常為同伴排解糾紛。

(3)分析能力

能夠敏銳察知他人的情感動向與想法, 易與他人建立密切關係,

Advertisiment
心理治療師與諮詢人員正是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例子, 若再加上文學才華則可能成為優秀的小說家或戲劇家。

(4)人際聯繫

對他們表現出關心, 善體人意, 適於團體合作, 更是忠實的伴侶、朋友與事業夥伴, 也會是稱職的職員或教師。

培養孩子人際智慧三步走

促進人際智慧的發展, 首先要説明幼兒認識五官, 懂得它們的功能。 如用眼睛判斷物體的大小, 用耳朵辨別物體的聲音, 用舌品嘗食物的味道, 用手感覺物體的冷暖、厚薄等;

其次, 應給孩子提供機會, 讓他用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 如使孩子善於發現別人的特徵, 説明他快速識別出電影或電視裡的人物是否反面角色。 鼓勵他演短劇和小品。 看過一場電視劇,同他談談戲中的角色,儘量要求他將戲中的主要人物的特徵述說一遍。

最後,還應幫助孩子掌握觀察方法,按正確的順序,從多種角度觀察事物。

提高人際智慧的訣竅

每個孩子都會面對一些重要的關卡,這時他們的人際智慧(即社交技巧)就面臨最痛苦而無從逃避的考驗:面對一群玩耍的孩子而覺得不得其門而入。在這關鍵的一刻別人會喜歡你或討厭你,接納你或排擠你,這一切都是毫無掩飾的公然表現。兒童心理專家發現,人緣好與不好的孩子,採取的策略也有很大差異。

幼兒在拒絕他人時,常間接表達出負面的情感判斷,有時甚至坦白得有些殘忍。“我們討厭你”,是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的一句話。因此,他們在加入一個新的團體時都會格外謹慎。這種焦慮和成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通常新加入的人會先旁觀一會兒,然後嘗試性加入,謹慎地慢慢採取主動。

有兩大禁忌幾乎一定導致被排拒;太急於取得領導地位及與其他人顯得不搭調。人緣差的孩子常常會犯大忌,比如以蠻橫姿態加入,突然改變話題,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直截了當地反對別人的意見等等,目的顯然都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只可惜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是被忽略就是遭排斥。相反的,人緣佳的孩子會觀察一段時間再加入,並表現出接受該團體的意見,而且會等到自己的地位獲得認可後再主動提出意見。

看過一場電視劇,同他談談戲中的角色,儘量要求他將戲中的主要人物的特徵述說一遍。

最後,還應幫助孩子掌握觀察方法,按正確的順序,從多種角度觀察事物。

提高人際智慧的訣竅

每個孩子都會面對一些重要的關卡,這時他們的人際智慧(即社交技巧)就面臨最痛苦而無從逃避的考驗:面對一群玩耍的孩子而覺得不得其門而入。在這關鍵的一刻別人會喜歡你或討厭你,接納你或排擠你,這一切都是毫無掩飾的公然表現。兒童心理專家發現,人緣好與不好的孩子,採取的策略也有很大差異。

幼兒在拒絕他人時,常間接表達出負面的情感判斷,有時甚至坦白得有些殘忍。“我們討厭你”,是所有孩子都害怕聽到的一句話。因此,他們在加入一個新的團體時都會格外謹慎。這種焦慮和成人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通常新加入的人會先旁觀一會兒,然後嘗試性加入,謹慎地慢慢採取主動。

有兩大禁忌幾乎一定導致被排拒;太急於取得領導地位及與其他人顯得不搭調。人緣差的孩子常常會犯大忌,比如以蠻橫姿態加入,突然改變話題,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直截了當地反對別人的意見等等,目的顯然都是要引起別人的注意。

只可惜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不是被忽略就是遭排斥。相反的,人緣佳的孩子會觀察一段時間再加入,並表現出接受該團體的意見,而且會等到自己的地位獲得認可後再主動提出意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