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教師不僅是孩子步入社會後接觸到的第一任老師, 與此同時, 對於家長而言, 也是第一次與自己孩子的老師打交道, 怎樣和孩子的老師溝通也是許多家長反復思考的問題。
案例1:許多祖輩撫養的家庭中, 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無形中成了孩子的第一教養人。 大多數祖輩撫養人更多關注的是如何“養”孩子, 在孩子的保育方面有著一定的權威性, 但當遇到孩子行為習慣、能力培養的各種問題時, 不少老人則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飛飛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爸爸媽媽都忙於工作, 孩子在幼稚園期間都跟著爺爺奶奶在爺爺奶奶家住。
Advertisiment
分析:
飛飛父母是比較極端的一種類型, 現在也有不少忙於工作的父母把孩子的教養任務全權委託給了祖輩。 父母雙脫手的情況, 給家園互動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Advertisiment
隨著家長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 高學歷的家長越來越多,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都有著自己強烈的看法, 並且非常堅持。
玫玫的媽媽是研究生, 從小成績優異, 對著玫玫有著很高的期望, 所以對孩子的要求比較高, 什麼都要求孩子得第一。 久而久之, 玫玫變得十分要強, 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結果時, 玫玫就很容易變得暴躁, 甚至情緒失控。
針對玫玫的情況, 老師幾次與媽媽溝通, 認為過強的自尊心不利於孩子受挫能力的培養, 希望媽媽適當降低對玫玫的要求,
Advertisiment
玫玫媽媽則非常堅持自己的立場, 覺得在現在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環境下, 要從小培養孩子對自己的高要求, 要讓孩子從小就不能落於人後。
分析:
教養理念的不同, 是家園互動中無形的阻力。
在不同理念的衝擊下, 家長質疑老師的專業性, 老師反過來質疑家長在日常教養中的科學性。 在權威性家長面前, 家園互動總是舉步不前。 因為家園互動要真正產生效果, 必須父母和老師統一教育觀點。
我曾聽我的老師講過一個故事:森林裡生活著一群猴子, 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它們外出覓食, 太陽落山的時候回去休息, 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 。
一天, 猴子猛可拾到了一塊手錶。
Advertisiment
不久, 猛可又得到一塊手錶。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 得到了兩塊手錶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煩, 因為每塊手錶的時間顯示都不相同, 猛可不能確定哪塊手錶上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 群猴也發現, 每當有猴子來問時間時, 猛可總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來。 猛可的威望大降, 整個猴群的作息時間也變得一塌糊塗。
只有一塊手錶, 可以知道時間;擁有兩塊或兩塊以上的手錶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 反而會讓看表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 這就是著名的手錶定律。
Advertisiment
如果說我們的孩子就是猛可, 父母和老師可以說是猛可找到的那兩塊手錶, 顯然飛飛家缺了那一塊手錶, 而玫玫卻擁有兩塊走時不一致的手錶。
如果這兩塊手錶上面的時間不一致, 就會對孩子產生困擾, 究竟哪個是對的, 哪個是不對的?父母和老師的要求不一致, 孩子當然會無所適從。
家園互動需要教師與父母之間達成一致, 尤其是在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 觀點和做法上要儘量保持一致, 而這恰恰是最需要“家園互動”的。
家園互動是家長與老師就孩子的成長構建起的重要橋樑, 大多數家長與老師的交流都是彬彬有禮, 能夠將自己的需求以及教養方面的疑問與老師進行溝通, 在與老師的配合下科學教養。 相信本著一顆尊重孩子愛孩子的心,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充滿默契。
我不滿意老師的某些做法,該如何向老師開口呢?怎麼溝通老師比較容易接受呢?
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家長首先要深信:老師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你的孩子更好的發展、更健康的成長!這是每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師德!
家園雙方在教育教養孩子時,存在意見與方法的不統一,這很正常。因為個體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身在的立場不同,形成不一樣的想法,在所難免。只是,雙方的目的肯定是一致的。
家長不妨:
靜下心來,換位思考。先不要著急表示你的不滿,讓自己放鬆一些,想一想:老師這樣做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老師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積極面對,主動溝通。可以主動邀約老師交流與溝通,心平氣和地聽取老師的講述,在老師的表達中,慢慢理解老師的用意。
坦然接受,虛心學習。老師作為幼稚教育的專業人員,無論在教育教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上,總是略勝一籌,特別是實踐經驗。抱著學習的態度,不但能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還能從老師處吸取育兒的策略。
婉轉提出,攜手合作。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婉轉地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判斷這些方法是否適宜。這其實是一個互相學習的時機,因為家長某種程度上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方法更合適。老師也抱著學習的心態,這樣的合作會更契合,説明孩子將可能的錯誤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好時機。
相信本著一顆尊重孩子愛孩子的心,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一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發充滿默契。我不滿意老師的某些做法,該如何向老師開口呢?怎麼溝通老師比較容易接受呢?
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家長首先要深信:老師的出發點肯定是為了你的孩子更好的發展、更健康的成長!這是每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的師德!
家園雙方在教育教養孩子時,存在意見與方法的不統一,這很正常。因為個體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身在的立場不同,形成不一樣的想法,在所難免。只是,雙方的目的肯定是一致的。
家長不妨:
靜下心來,換位思考。先不要著急表示你的不滿,讓自己放鬆一些,想一想:老師這樣做的可能原因是什麼?老師這樣做的意義何在?
積極面對,主動溝通。可以主動邀約老師交流與溝通,心平氣和地聽取老師的講述,在老師的表達中,慢慢理解老師的用意。
坦然接受,虛心學習。老師作為幼稚教育的專業人員,無論在教育教養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上,總是略勝一籌,特別是實踐經驗。抱著學習的態度,不但能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還能從老師處吸取育兒的策略。
婉轉提出,攜手合作。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婉轉地與老師溝通,請老師判斷這些方法是否適宜。這其實是一個互相學習的時機,因為家長某種程度上更瞭解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方法更合適。老師也抱著學習的心態,這樣的合作會更契合,説明孩子將可能的錯誤轉化為學習和成長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