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培養兒童的學習能力

關於兒童學習能力培養和訓練, 首先, 我們需要弄清楚, 什麼是學習能力。 能力好比劈柴的斧頭, 將斧頭磨得鋒利, 才能將柴劈得快又好!人有很多種能力, 比如運動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等, 不一而足。 一個人能力的強弱會決定他掌握各種技能的成效, 影響他活動效率的高低。 下面, 我們來看看兒童學習能力培養應該怎麼做。

對於孩子來說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就是聽、說、讀、寫、計算、思考等學習課業的能力。 它們所涉及的心理過程是十分複雜的, 包括感覺運動、知覺和知覺動作統合、語言、思維、自我監控。

Advertisiment
這些能力在人的學習過程中是不斷發展的, 而且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重要性。

比如, 在學前階段感覺運動能力是一個孩子智慧發展的基礎, 如果在這個時期, 感覺運動能力發展滯後, 不僅會造成孩子動作不協調, 動作模仿力差等問題, 還可能影響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 等到孩子上小學之後呢, 知覺以及知覺動作統合能力就顯得極其重要, 如果這兩部分的能力沒有同步發展, 就容易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和數學學習造成很大的阻礙。

可以說, 未來的文盲, 不再是不識字的人, 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孩子在學習能力發展上存在差異

孩子在學習能力發展上是否存在差異呢?答案是肯定的啦!有的孩子好“動”,

Advertisiment
有的孩子好“靜”, 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 孩子的學習能力發展水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這種差異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時間的早晚

有的人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很優異的能力。 比如, 有的小孩3歲就能夠準確地分辨出樂器的音高, 有的則一直到成年之後, 仍然對音樂的辨別力和感受性極差。 再比如, 我們稱之為“人才”早熟的現象, 自古就有。 王勃6歲做詩、曹沖秤象等故事都廣為人知。

可是, 也有一些人到了很晚才表現出較強的能力。 比方說愛迪生小學才念了6個月就退學了, 由媽媽在家裡教他學習。 可是因禍得福, 愛迪生最後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家。 還有“相對論”的締造者愛因斯坦,

Advertisiment
在上小學的時候也被老師稱為“不會有大出息的孩子”。 誰曾想愛因斯坦最後的出息遠遠超過老師的預期。

知道了學習能力的體現在時間早晚上有差異, 那麼, 家長就不應該對孩子的學習能力過於苛求。

類型的不同

就像大人的能力各有千秋一樣, 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孩子對聽過的事情記得特別牢, 而且能說會道, 我們把這一類孩子叫做“聽覺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對看過的東西過目不忘, 對圖形、表格之類的提示非常敏感, 而且往往喜歡從事手工、畫畫等操作性活動, 我們把他們叫做“視覺型”的孩子;還有一些孩子活潑好動, 運動能力較強, 在動作能力的發展上表現優異, 這一類孩子則屬於“運動型”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當然這些所謂的類型主要是指孩子在某方面的能力發展具有相對優勢而言, 並不是完全絕對的。 然而, 這種差異則是的確存在的。

小民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這是老師和家長都一向認可的。 比如在上課時, 小民對老師所提的問題反應速度最快, 總是第一個就舉手發言, 相當自信。 但是做練習題時, 他可就垂頭喪氣了。 因為他的書寫速度太慢, 常常時間已到他還是寫不完, 弄得老師家長跟著著急。 小民自己也覺得委屈:我挺聰明的嘛, 怎麼關鍵時刻就不行呢?究其原因, 小民應該是一個典型的“聽覺型”的孩子, 聽說能力要明顯高於視動能力, 因而導致了這種“看著容易做起來難”的尷尬局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