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嬰幼兒語言能力的方法很多, 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有選擇性地採用, 隨時隨地、形式多樣地對孩子進行訓練。 但在培養和訓練過程中, 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把握培養語言能力的關鍵期
科學研究表明, 2~4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一旦錯過了關鍵期, 就會成為心理上的某種缺陷, 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 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這樣。 雖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大功能去恢復其語言和人性, 但仍然收效甚微。 所以, 家長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Advertisiment
2.在培養過程中要注意語言與思維的關係
我們知道, 語言現象是一個完整的資訊輸入、處理和輸出的過程。 人們在“聽”的過程中, 語言僅僅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 並作為第一信號刺激作用於人的聽覺器官, 它只是一種輸入的信號, 其本身並無其他的任何意義。 人們在“聽懂”即理解語言時, 它才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語言, 作為第二信號刺激作用於大腦聽覺語言中樞。 而“說”是人在思維的基礎上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通過發音器官輸出, 同時在不斷調整自己思維的過程中, 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的。 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自言自語便是孩子通過外部語言來進行思維的具體表現。 家長在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3.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訓練
許多家庭在對孩子進行語言能力培養和訓練時, 往往缺乏計劃性、目的性、系統性和持久性。 一些父母在孩子呀呀學語時, 往往出於自己的興趣或逗孩子玩的目的教孩子說話, 而到孩子二三歲時, 錯誤地認為孩子大了自然會說話而撒手不管了, 以致錯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 貽誤了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最佳期。 因此, 家長要注意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和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 不可揠苗助長, 急於求成, 也不可不聞不問。
Advertisiment
4.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近年來,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家庭環境。
家庭成員的語言水準、文化修養、家庭藏書情況、父母對孩子教育的興趣等等, 都對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家庭成員如果說話粗俗、詞彙貧乏, 必然會從負面影響孩子。 特別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父母, 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養, 注意語言美, 使自己的每一句話都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典型。 家長要注意為孩子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環境, 用規範化的語言來教孩子。 成人說話時要自己發音正確, 注意詞彙豐富, 語言精練通達, 符合語法規範, 重視用標準的語言訓練孩子, 加快孩子的學話進程。
Advertisiment
孩子, 說些孩子妒忌的話或者在孩子面前講他人的壞話。 家長對孩子說話, 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 少用消極的、禁止性語言;多用提問的方式跟孩子說話, 少用命令的方式叫孩子去做事。 語言對孩子的行為有強化作用, 對好的行為, 父母要多講、多鼓勵。 凡是不好的行為, 要儘量避免去強化它, 最好是少議論, 或是從其他角度, 從積極方面去講。
此外, 父母還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 孩子在二三歲時容易發生口吃。 父母要注意不要譏笑孩子說話, 或讓他與別的很善辯的孩子在一起議論問題, 或是與孩子搶著說話, 使他想說話因沒有機會而心急, 說話結巴, 造成口吃。 父母還要禁止孩子因出於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說話。
Advertisiment
總之, 幼兒期間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父母要把握好這個時機, 抓住一個“勤”字, 教孩子學習語言, 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讀、多寫, 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培養和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