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重視創新的時代, 媽媽們都明白, 孩子的“為什麼”比金子還要珍貴。 很多媽媽希望自己就是一部超級百科全書, 能輕鬆地回答孩子的疑問。 其實, 立刻給他們答案並不是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最好方法, 雖然這樣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識, 但也會導致孩子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 這樣做不能很好地實現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的目的。
實用好方法
1.對待孩子的問題首先應持鼓勵的態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發展階段, 父母在回答孩子的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來回答。
Advertisiment
2.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 情緒也易變化。 孩子在發問時, 是因為當時對該事物有強烈的印象, 如果不想辦法保持孩子提問的“熱乎勁”, 過一會兒, 也許孩子會把問題忘得一乾二淨。
3.雖然孩子發問時, 父母要以誠懇的態度回答, 但也不要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比“有問必答”更為重要的是, 應該使孩子養成心中有疑問先自己思考的習慣。
4.如果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 父母要如實承認, 不要誤導孩子, 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閱資料, 孩子就會逐漸養成查工具書的好習慣。
5.父母不僅要認真地回答孩子的提問, 還要適當地啟發孩子提問, 也可對孩子提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發問,
Advertisiment
6.父母應答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發展。 孩子可從父母愉快、肯定的態度中感到安心, 也會從厭煩、否定的態度中, 感受到失去支持的不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