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後第二年開始, 寶寶開始對環境中的一些在成人眼裡毫不起眼的小東西著迷, 進入對細微事物的敏感期。 這個敏感起一般從2歲一直持續到5歲之前。 如果父母能在這個時期對寶寶進行培養, 他將來就可能具備驚人的觀察與探索能力。
寶寶不會毫無原由地去做任何事情, 所以當他集中注意力, 觀察細微事物時, 並不是這個物體給他深刻印象, 而是他在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揣摩在發現表達他對事物的熱愛與理解。 比如他看到花朵上停著一隻美麗的蝴蝶, 他感興趣的不僅僅是蝴蝶的外形與顏色,
Advertisiment
處在對細微事物敏感期內的寶寶很容易發現物與物之間的差異性及特質, 因此他會著迷與去做一些感官上的探索、辨別。 從寶寶2歲開始, 父母就要給予他自由探索的機會, 漸漸地增加他對物的特質的認識, 並為他提供一些合適的環境, 比如準備一些能夠滿足他這種探究事物細微區別的需求的玩具或者經常帶他到戶外玩耍, 讓他在這種環境中對實物進行分類、配對、排序、比較等活動。 如果寶寶喜歡撿樹葉、收集小石頭、抓昆蟲和小動物回家觀察, 那就支持他, 鼓勵他, 如果寶寶正在興致勃勃地觀察一隻醜陋的小蟲子,
Advertisiment
琛琛小的時候, 我在這方面就有很多的感受。 其實每個寶寶都有這樣的特質, 但是如果我們忽視了在這個時期對寶寶這種對細微事物的觀察力的培養, 甚至於打消了他探索細微事物奧秘的積極性, 那麼, 他長大後就會變得比較粗心, 對周圍的很多顯而易見的事物都視而不見。
比如, 琛琛小的時候, 我會經常帶他到戶外去玩耍, 去尋找一些很特別的東西, 比如我們曾經找到一根莖上長著4條尾巴的狗尾巴草。 我也會利用他的玩具, 日常用品, 當然還有戶外見到的一切來訓練他的這種觀察能力。 因為變換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比較,
Advertisiment
其實和寶寶一起不一定見到什麼都要你自己去說, 孩子的觀察力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好很多, 所以也可以鼓勵他去觀察去說。 此外, 和寶寶一起出去, 看到外面一些他感興趣的事物, 除了教給他一些與此相關的知識外, 還可以根據當時的情況隨口編一些東西說給他聽。 比如, 你和寶寶觀察螞蟻的時候, 可以用語言描述螞蟻的各種行為,
Advertisiment
直到現在, 琛琛還是會經常發現很多我們找半天也找不到的東西。 記得初春的時候, 有天晚上我們一起出去散步, 在一篷黃燦燦的迎春花面前, 他只掃了一眼, 就發現迎春花的花瓣數是不一樣的, 絕大多數都是四個花瓣, 但是也有個別的是五個花瓣。 我湊近了半天也沒找出一朵五個花瓣的迎春花, 但是他隨手就揪出來好幾朵。
養育寶寶, 我們需要關注大局, 需要確定一個大的目標, 但是這個大的目標是由很多細微的環節組織而成, 所以, 我們更多地需要以合適的方式去關注細節, 通過這些細節一點點塑造寶寶, 去實現那個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