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社會學家認為,
孩子們今天面臨的問題可以歸咎為受近40年來社會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的影響,
諸如離婚率的增加、電視和新聞媒體的強大的負面影響、不再把學校作為一種權威來尊重、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減少等等。
這些社會變化是無法改變的,
因此父母們關心的問題是:怎樣才能培養出快樂、健康、有作為的孩子?
回答也許讓人大吃一驚:改變孩子大腦的發育過程,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卡甘等人的研究證明,
儘管孩子出生時有其特定的情感模式,
但他們的大腦有可塑性。
他們可以學會新的情感和社會技能,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總是推薦一種辦法, 讓孩子們談自己的感情, 從而達到能理解他人情感的目的。 但是在情感交流中, 語言僅占極小的一部分(通常不到10%, 人類情感資訊的解釋仍是依靠大腦中更原始的部分)。 因此, 孩子們如果能理解許多身體語言的含義, 如某一姿勢、面目表情、語氣等, 便更容易理解他人和自己的的情感。
受過精神創傷的孩子都被視為極其脆弱, 傳統的做法是為他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
Advertisiment
近25年來, 不斷地讚揚孩子, 充分給予鼓勵的辦法, 一直受到人本主義心理學運動的宣導和支持, 認為這樣能培養孩子的自信。 但事實上, 其負面影響遠大於正面效果。 孩子的良好感覺只有與具體成績相結合, 或掌握某項新技能時, 才有意義。
壓力一直被視為現代緊張快速的技術社會的副產品, 是兒童天性的敵人。 但如果因此而庇護孩子, 使他們免受這種壓力的影響, 便是我們極大的失策。 正象卡甘對膽怯的孩子所作的研究顯示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