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對付你家的“小磨蹭”

一次在幼稚園講完課之後, 一位母親走上前來, 皺著眉頭對我說:“我的女兒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磨蹭, 做遊戲、穿衣服、吃飯等活動都比同齡的孩子慢很多, 效率特別差, 怎麼跟她講道理她都聽不進去, 只有跟她嚷嚷的時候, 她才能快一點點, 但下一次還是那樣。 ”

正說著, 她對一個正在旁邊玩的女孩子喊道“寶貝兒, 到媽媽這邊來。 ”女孩子聽見後便輕輕地挨到我們近前, 她長得很文靜, 母親說:“告訴魯老師, 你叫什麼?”只聽見孩子細小的聲音說:“曼曼。 ”母親接著說道:“我真是懷疑是因為我給她起錯了名字。 ”

分析

Advertisiment

許多父母都有著與這位母親同樣的苦惱:孩子動作太慢, 做起事情磨磨蹭蹭, 慢條斯理, 消耗不必要的時間, 降低做事的效率, 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飯等生活自理方面, 顯得極為磨蹭。

當自己的孩子跟同齡人相比顯得動作緩慢, 班上的老師也有這樣的反映時, 家長就應該加以重視了。 因為幼兒期是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 動作緩慢的兒童往往容易出現不靈活、不協調的行為表現, 影響今後的身體和智力發展。 上學之後, 如果做作業的速度太慢, 就會影響學習、休息和正常的娛樂活動;考試的時候動作太慢, 往往還沒有做完就到了老師收卷的時間, 導致成績下降;運動的時候動作太慢, 就往往不能戰勝對手, 讓別人領先,

Advertisiment
這些都會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動作緩慢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 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變的先天氣質, 父母對於孩子的氣質只能接受並因勢利導;再有, 有的孩子天生大氣, 較為成熟, 三思而後行, 做事的過程中想法很多, 所以也會因慎重仔細而動作緩慢, 這樣的效率反倒會非常高。 對此, 家長需要仔細分辨判斷後再對孩子的慢性子進行調理。

從孩子來說

動作不熟練是動作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小的時候, 神經肌肉的活動還不協調, 所以做事的時候要非常緩慢才能做得好, 把持得住。 作為家長, 有必要幫助孩子經常創設鍛煉動作的情境, 以便於孩子的神經肌肉得到及時的協調發展。

Advertisiment

沒有時間緊迫感是動作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 他只是在延續著從前的習慣而已, 他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的, 那麼, 就要為孩子多設置獎勵情境, 讓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報。

對於家長來說

面對幾歲的孩子, 年輕的媽媽常常感到與其讓他自己來做事情, 比如吃飯、洗腳, 還不如成人喂他吃、幫他洗來得快些, 而且更省心, 更省事, 但這種包辦代替恰恰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 並且, 孩子也會因此惰性越來越強, 沒有自理的願望, 對自己沒有責任心。

再者, 動作緩慢一般是相對而言的, 有時孩子處理事物的速度顯得比一般人慢,

Advertisiment
通常是因為達不到成人期望的速度, 有時也是因為對成人的要求沒有作出足夠的反應, 成人就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磨蹭, 但孩子也許表現很不錯了, 我們先前提到的曼曼的媽媽就是一個急性子, 她是一名記者,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和丈夫都符合自己的做事速度才會感到滿意, 否則就會抱怨, 這也是不現實的。

然而,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做事磨磨蹭蹭, 往會浪費掉許多寶貴的時間。 在現代社會中, 對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 使得人們必須有緊迫的時間感, 做事抓緊時間, 提高效率。

對策

1。 于孩子動作慢, 可以通過遊戲來加以改變。 父母可以經常與孩子玩一些小的競技遊戲, 使孩子在遊戲中提高自己動作的敏捷程度。

Advertisiment
例如, 比賽看誰吃飯快, 比賽看誰穿衣服快等, 這些遊戲能激發孩子進取心。 孩子喜歡玩, 但是, 玩多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沒趣, 這時, 要給予適當的獎勵來鼓勵孩子的“勝利”。

2。 孩子可以與自己比賽。 父母幫孩子設計一張“比賽”成績表, 記下最初的時間, 然後, 每天記錄實際完成的時間, 如果比以前有進步, 就給予獎勵, 如果沒有進步, 保持原狀, 或者退步, 就不給予獎勵。 父母可以讓孩子先從簡單容易的做起, 逐漸向比較困難的任務進發, 一直到達合適的時間為止。 這種方法, 目的在於縮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 是克服動作慢的直接辦法。 在此期間, 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解釋分數的意義, 激發孩子進步的渴望。

3。父母還可以採用記數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後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5……”, 一邊數,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儘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慢一點,讓孩子有儘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4。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後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並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

5。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動中,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後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後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後等待和家長一起去上幼稚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於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3。父母還可以採用記數法來督促孩子抓緊時間完成某件事情。記數法很簡單,隨時可用,父母可以與孩子事先講明白,看數到第幾聲的時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後父母讓孩子準備好,說聲“開始”,就開始計時了。“1、2、3、4、5……”, 一邊數,一邊看孩子,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就會儘量抓緊時間將事情做完。如果在計數開始的時候,孩子動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數快一點,讓孩子感覺到時間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結尾的時候,孩子還差得較遠,就放慢記數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快一點做事,就數慢一點,讓孩子有儘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長總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聲的時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獲得成功的感覺,孩子完成了任務,就表揚孩子“真不錯”、“又長大了”等。

4。如果給孩子表揚的方法沒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規定的辦法來達到改變動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計出孩子盡最大能力能夠完成某項事情的時間,然後規定孩子在這個時間內完成這項事情,否則就不讓他繼續做下去。時間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飯,到時間就把飯菜收起來,並且對孩子說:“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時把飯吃完。”

5。還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時間的辦法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動中,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後來提高效率,使同樣的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樣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時間。如起床大小便之後就不能再回被窩耍賴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後等待和家長一起去上幼稚園;再如,吃飯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張動畫片的盤了,否則時間又被拖延過去了。

在寶寶效率提高的同時,父母也要告訴孩子動作快不等於做事馬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點就更好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