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對孩子提出表揚和批評

“媽咪, 今天我又得了小紅花!”天真無邪的小孩子一回到家裡, 便迫不急待地訴說得“小紅花”的故事……類似“小紅花”的物質獎勵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其積極的意義, 但這樣的鼓勵和表揚如運用不當會適得其反。 幼稚園的老師也有許多的感歎:現在孩子真是難伺候, 批評不行, 表揚還是不能好好地聽話!有人提出“表揚÷批評=激勵”的公式, 那麼, 究竟應該怎樣對小孩子提出表揚和批評?我們一起關注!

要點1 怎樣表揚

不看“螃蟹”受表揚

個案一:一次, 老師正組織幼兒進行“認識螃蟹”的活動, 小朋友爭先恐後欲先睹螃蟹為快。

Advertisiment
此時老師厲聲斥道:“你們要幹什麼?快回到位置上去, 你們看×××小朋友多好,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離開。 ”

點評:求知欲旺、好奇心強的幼兒受到批評, 而對活動表現得無所謂的幼兒卻得到了老師的賞識和表揚, 被視為“榜樣”。 這樣的賞識表揚會誤導幼兒的行為。

表揚產生自負

個案二:穎穎是中班的小朋友, 能歌善舞, 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老師和同伴經常讚揚她, 她總是驕傲地說“這些我早會了, 其他小朋友都不及我!”……

點評(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馮夏婷):建議對於已經取得的成功不宜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揚, 適當的時機投給孩子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即可, 大人用分享的心態來替代言語表揚, 當遇到那些有困難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孩子克服了, 那才表揚更好。

表揚多成囉嗦

個案三:陳女士非常疼愛上幼稚園的4歲兒子, 並一貫主張用賞識教育的理念去培養孩子, 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鄰居家的××就是笨, 看你多聰明!”“太棒了, 太好了”、“你長大後一定會有出息”、“你以後會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兒子聽得多了, 索然無味, 嫌媽媽很囉嗦……

點評(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馮夏婷):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徵, 其實對孩子的表揚應該有針對性, 表揚時要說出表揚的內容, 切忌用一些抽象的概念, 比如讚美孩子畫畫不錯, 可以這樣說“你的畫, 我喜歡, 我喜歡畫裡的草地、房子……”此外, 不能“打擊”別人而抬高自己的孩子, 像“鄰居家的××就是笨, 看你多聰明!”這樣的話不該對孩子說

Advertisiment

表揚技巧:合理賞識

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馮夏婷認為, 孩子需要表揚, 表揚可以激勵孩子更加喜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增強自信心。

那麼, 在表揚孩子的過程中, 有什麼技巧?

一、表揚的內容要具體。 花都教師進修幼稚園湯園長認為, 根據孩子的心理特徵, 表揚要有實質性的內容, 比如孩子在看書, 看完書後孩子將書籍放回原來的位置, 你不能籠統地說“你很棒!”否則孩子不知道他“棒”在哪裡, 你可以說“你很棒哦, 因為你將書看完後放回原處的書架上”——孩子才會領會表揚的意思。

二.表揚的方式要恰當。 白雲區松南幼稚園汪園長認為, 在賞識表揚時, 不可濫用事先許諾。 如在課間活動時, 為了不讓幼兒亂走,

Advertisiment
就對幼兒說:“今天下課了, 誰不跟別人亂打鬧, 老師就獎勵他一顆五角星”, 其實老師的許諾也許會在短時間內有作用, 長久使用對培養幼兒做事的責任心和利他行為很不利。 此外, 賞識表揚的手段要面對全體幼兒。

批評技巧:有理有方

表揚孩子有學問, 那麼批評應該注意什麼?有什麼技巧?

給孩子機會

馮夏婷(華南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批評孩子要有針對性, 用表達大人的感受來間接批評孩子, 比如孩子亂扔垃圾, 大人可以這樣說:“你亂扔垃圾, 我很不開心!”在這個批評的過程中, 顧及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不主張孩子做錯事情, 一定要批評, 否則阻礙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創造的本能, 可以適當引導, “將錯就錯”地揭開事情的真相,

Advertisiment
比如孩子拆開手錶, 家長不要立即批評, 否定孩子的行為, 一般來說, 家長對孩子這樣的舉動孩子認為做錯了什麼, 這就是誤解了, 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討手錶的功能, 將“錯事”轉變成好事。

批評錯了要道歉

陸園長(黃埔區悅濤幼稚園):家長要聯繫到實際情況, 瞭解實情再說;其次, 老師不能太偏激, 說話要做到有理有節, 如果批評錯誤了, 要真誠地向小朋友道歉。 批評的過程中,口氣不能太兇狠。

要點2 怎樣批評

刻意貶低

個案一:六歲的寶寶在媽媽的監督下趴在自己的小書桌上做作業卻不專心, 媽媽生氣了, 大聲批評道:“你就不能自覺一點兒嗎!看來沒有我看著, 你就什麼也幹不成!”

正確的批評方法:深呼吸, 先穩住自己的情緒, 然後平和地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會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我們可以說“我看你根本沒在寫作業,但八點以前你必須把所有功課寫完。”必要時,父母還可以強調一下這種錯誤行為的後果。如,“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就趕不上看你最喜歡的動畫片了!”

空洞威脅

個案二:天色已晚,媽媽來叫五歲的兒子回家。但孩子顯然沒玩夠,不但對媽媽的話置若罔聞,還頑固地賴在滑梯上不肯下來。最後媽媽終於失去了耐心,威脅道:“好吧,你不肯回家是吧,那我可要把你丟在這兒啦!”

正確的批評方法:在批准寶寶出門玩耍之前,就要事先把規矩定好。比如, “只能玩一個小時,時間到了以後媽媽會來叫你。到時候不准耍賴、不准哭鬧,如果實在沒玩夠,要好好地跟媽媽說‘請再讓我玩十分鐘’。”如果孩子仍不聽話,就要讓他知道違反規矩要受到怎樣的懲罰。當然,這個懲罰可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一定要讓孩子真正體驗到。

然後平和地告訴孩子你為什麼會對他的表現感到失望。我們可以說“我看你根本沒在寫作業,但八點以前你必須把所有功課寫完。”必要時,父母還可以強調一下這種錯誤行為的後果。如,“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時內把作業寫完,就趕不上看你最喜歡的動畫片了!”

空洞威脅

個案二:天色已晚,媽媽來叫五歲的兒子回家。但孩子顯然沒玩夠,不但對媽媽的話置若罔聞,還頑固地賴在滑梯上不肯下來。最後媽媽終於失去了耐心,威脅道:“好吧,你不肯回家是吧,那我可要把你丟在這兒啦!”

正確的批評方法:在批准寶寶出門玩耍之前,就要事先把規矩定好。比如, “只能玩一個小時,時間到了以後媽媽會來叫你。到時候不准耍賴、不准哭鬧,如果實在沒玩夠,要好好地跟媽媽說‘請再讓我玩十分鐘’。”如果孩子仍不聽話,就要讓他知道違反規矩要受到怎樣的懲罰。當然,這個懲罰可不能只是說說而已,一定要讓孩子真正體驗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