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佛洛德的觀點, 孩子3歲~5歲養成的個性特徵對他的一生起到關鍵的作用, 也就是說人的性格特徵一般在3歲~5歲期間就定型了, 後期難以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因此, 幼兒階段對孩子的訓練與教育至關重要, 過分內向的孩子, 往往不能和其他小朋友發展友誼, 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在心理上更容易滋生自卑、沒有安全感等消極情緒。 由此可見, 幫助內向的孩子走出自己的心靈小屋, 融入夥伴的氛圍, 對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是更有益的。
一. 內向型孩子和外向型孩子的典型表現1.外向型孩子小剖析外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外部,
Advertisiment
2.內向型孩子小剖析內向型孩子的心理活動傾向於內部, 一般表現為沉默寡言、不喜歡和人交往, 相反的喜歡獨處;反應緩慢, 適應新的環境比較困難, 做事情比較謹慎小心。
孩子進入幼稚園這個全新的環境中後, 其個性特徵往往比以前任何時刻都要典型和突出, 因此是老師和父母鑒別孩子內外向的黃金期。 外向的孩子喜歡在交流和討論中學習, 但是比內向孩子更調皮;內向型的孩子則在課堂上很少舉手發言, 喜歡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習,
Advertisiment
二. 內向寶貝教養方案No.1 和幼稚園的老師談談, 得到老師的配合。
孩子進入幼稚園後, 老師就成為孩子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 老師對待孩子的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寶貝人格特徵的形成過程。 因此, 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非常必要。
可以定期和老師談談孩子的情況, 告訴老師自己的孩子比較內向, 比外向的孩子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適應環境;寶貝要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後才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請老師能夠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 理解孩子。
No.2 對待孩子要有耐性。
內向型的人一般說話辦事都比較謹慎, 他們常常要經過仔細的思考才會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Advertisiment
No3. 不要對孩子打破沙鍋問到底。
面對內向型的孩子, 在提問時父母除了要有耐性, 還需要注意發問的技巧。 內向性格的孩子, 如果被一下子問到一連串的問題, 他會格外緊張, 甚至語無倫次, 無法思考。
因此, 在提問時, 不要追問太多的問題, 要慢慢來。
No.4提高寶寶的安全感。
孩子內向可能是由於缺乏安全感, 缺乏自尊和自信, 比如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所以在課堂上不敢大聲發表自己的想法, 不敢和小朋友一起玩, 怕被小朋友拒絕等。 因此,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
平時, 父母要多抽時間, 陪寶貝一起玩遊戲、讀書等, 在這些過程中給予孩子表揚和積極的回饋,
Advertisiment
No.5 鼓勵寶貝發展同伴關係。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和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 和他們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 週末可以帶孩子去串門, 讓孩子體驗人際交往的開心。 為了避免孩子不知道怎麼和同伴交流, 可以事先在家裡陪孩子進行角色訓練, 教會孩子同伴交往的一些小技巧, 增強孩子的自信。
No.6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
在孩子和小朋友交往時, 要尊重孩子的社交習慣, 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比如, 帶小朋友玩什麼樣的遊戲或活動, 要充分考慮寶寶的意見和興趣。
No.7 關注寶寶的情緒情感。
怎樣與孩子談性才不尷尬?培育孩子心理健康的五個標準如何利用負面情感教育孩子孩子需要的是中肯的表揚你能讀懂孩子的心理障礙嗎?關於兒童性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情緒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10句話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會哭的孩子更快樂實施挫折教育父母應注意六點18種做法毀掉孩子的自信男寶寶穿粉色會變娘娘腔嗎?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的方法5歲的孩子性☆禁☆感內向膽小 辦法怎樣對待內向的孩子孩子內向修正方法
Advertisiment
溫馨小貼士貼士1:不可強行糾正或改變寶貝的內向性格性格特徵儘管在早期可以進行一些塑造, 可是它也包含了一部分遺傳因素;另一方面, 內向也有其優點所在, 比如安靜聽話、辦事穩重等。
因此, 家長應該理解內向孩子的行為, 鼓勵內向的孩子敞開心扉,鼓勵他們與人交流和表達自己。但是,一定要把握“度”,是引導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大多數孩子還是內向和外向的混合,只是某種特徵稍微突出一點。當然,要防止孩子向極端發展,過分的內向是不利於孩子健康的。
貼士2:內向≠自閉症有些孩子在家人面前還挺活潑,可是碰到外人就表現沉默,不與外人交流,有些家長為此很著急,害怕這是孩子“自閉症”的表現。
事實上,“自閉症”又叫“孤獨症”,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障礙,一般發病于孩子兩歲半之前;患有孤獨症的兒童無法與他人進行交流,即使物件是自己的親人。孩子在生人面前的“內向”可能和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比如,父母一直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小心他們會把你帶走”等,久而久之,讓孩子養成了對陌生人的防範心理。
當然,如果家長存在疑問,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防範于未然。
鼓勵內向的孩子敞開心扉,鼓勵他們與人交流和表達自己。但是,一定要把握“度”,是引導孩子,而不是逼迫孩子。大多數孩子還是內向和外向的混合,只是某種特徵稍微突出一點。當然,要防止孩子向極端發展,過分的內向是不利於孩子健康的。貼士2:內向≠自閉症有些孩子在家人面前還挺活潑,可是碰到外人就表現沉默,不與外人交流,有些家長為此很著急,害怕這是孩子“自閉症”的表現。
事實上,“自閉症”又叫“孤獨症”,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發育障礙,一般發病于孩子兩歲半之前;患有孤獨症的兒童無法與他人進行交流,即使物件是自己的親人。孩子在生人面前的“內向”可能和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比如,父母一直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小心他們會把你帶走”等,久而久之,讓孩子養成了對陌生人的防範心理。
當然,如果家長存在疑問,可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防範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