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交往中的小氣行為, 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
1、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特徵造成。 小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是自我意識的本能體現。 孩子對心目中一切物件常理解為是“我”的, 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需要。 如“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
2、父母自身行為的影響。 如:鄰居來借物品, 父母怕東西被弄壞而表現出的故意搪塞, 無意中成了孩子的反面的教材。
3、教育上的問題。 同伴交往時, 孩子看中了同伴的玩具卻遭對方拒絕, 因此當別的小夥伴向自己提出借玩具時也表現出小氣行為, 父母見後卻不置可否,
Advertisiment
1、以自我為中心造成的小氣行為, 家長不必擔心, 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改變的過程,
Advertisiment
2、做孩子的楷模。 鄰里交往、同事往來時, 家長應以自身無私的行為給孩子樹立榜樣, 這樣才能在孩子面前有說服力。
3、樹立正確的教子觀。 要教育孩子做到:
(1)學習分享。 這首先要從家庭中做起: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子女, 使其懂得好東西應該大家品嘗, 應具有尊敬長輩的美德。 當家中來客人時, 可有意識地讓幼兒幫助“招待”客人, 如拿糖果給大家吃或拿玩具請小客人玩等。 其次, 家長應多給孩子與同伴相處的機會,
Advertisiment
(2)學習贈與。 可常常鼓勵孩子把舊時的物品(玩具、衣物等)捐出來, 因為他長大了, 不再需要了。 讓他親自把東西贈與鄰家的弟弟、妹妹或捐給孤兒院的孩子們, 也可在節日裡, 讓孩子向同伴贈送禮物, 從中體會愉悅的感受。 另外, 家長應正確地給孩子以適當的鼓勵。 家長如能在孩子有好玩具、好東西而懂得分享時給予及時的肯定、贊許, 則孩子將會努力使自己逐漸改掉小氣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