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對待寶寶的任性?

家長們逃避不了的煩惱是寶寶的任性行為。 到了2~5歲的時期, 寶寶似乎不太粘著爸爸媽媽了, 而且總喜歡與爸爸媽媽對著幹, 這就是寶寶的反抗期。 在寶寶反抗期出現任性的行為時, 家長們應該如何處理?怎樣與任性的寶寶相處?下面給出幾點建議, 給爸爸媽媽提供些許幫助:

轉移注意力

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比較分散, 對同一事物的興趣持續的時間不長, 很快會被其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 因此, 爸爸媽媽如果能抓住寶寶的這一心理特點, 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就能夠救自己脫離困境。 反之, 你越是不答應,

Advertisiment
他就會鬧得越凶。 例如, 傑仔的媽媽有一次在打手機的時候被傑仔看見了, 傑仔非要拿來玩不可。 媽媽說小孩子不許動大人的東西, 傑仔就急得直跺腳。 這時, 爸爸對傑仔說:“寶貝, 我們一起打電話給奶奶吧, 奶奶想傑仔了。 ”傑仔馬上停止了哭鬧, 跑去和爸爸玩了。

怎樣對待寶寶的任性?

明確告訴寶寶該做什麼

一個幼稚園教師講了這麼一件事:她家隔壁有個兩歲的小朋友, 每天只要醒著, 一定要大人帶他到樓下的花園裡滑滑梯或蕩秋千。 他家住九樓, 沒有電梯, 有時媽媽抱著他剛買好菜回到家裡, 他馬上就嚷著要去滑滑梯了。 媽媽說太累了, 不去了行不行, 他就搖著頭叫嚷得更加厲害。 每當這時, 媽媽總是會拖著疲憊的腳步帶著他再次下樓。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這個老師對這位年輕媽媽說, 下次他再鬧的時候, 不要問他“行不行”, 明確告訴他, 媽媽很累, 睡醒午覺後再去。 這樣有利於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別能力, 減少任性行為的發生。 這一招果然靈。 從此, 這個媽媽對寶寶說話儘量使用“很晚了, 該睡覺了”、“天涼了, 要多穿一件衣服”這樣表示明確意思的話, 而不使用“寶寶乖, 睡覺好不好”等讓孩子選擇的話。

愛心提示

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指出, 父母在管教任性寶寶的時候, 一定要尊重他們, 態度要溫柔, 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為什麼不可以這樣。 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白, 兩歲的小寶寶絕不是故意要讓爸爸媽媽生氣的。 處於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獨立傾向,

Advertisiment
容易被大人認為不聽話。 其實父母們沒有意識到, 這正是孩子獨立性個性發展的重要標誌, 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 父母如果橫加指責和打罵, 孩子雖然可能暫時聽話, 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會大大受挫。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 孩子往往可能從大人的神態和語態中檢測大人是否喜歡他, 對他是責駡亦或是鼓勵。 成功的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 設身處地地體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為人父母之道, 關鍵在於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含義, 用正確的辦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為。

冷處理

當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而使性子時, 爸爸媽媽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態度,

Advertisiment
讓孩子自討沒趣。 當孩子做出讓步之後, 爸爸媽媽就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的原因, 讓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會被爸爸媽媽接受的。

體罰的原則

你的寶寶是否任性難以管教?你是否對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盡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專家的勸誡是:三思而後罰。

只有在爸爸媽媽再三警告之後, 孩子依然故我時, 才可以體罰;僅限於父母來執行;父母不可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對孩子體罰;體罰應是父母基於教育孩子而實施的“計畫行為”, 不是父母情緒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應行為”;絕對不可對一歲半以下的嬰兒體罰;體罰僅限於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兩下, 拳打腳踢屬虐待。 如一歲半以上的寶寶因好奇而去觸摸電線插頭,

Advertisiment
爸媽再三制止無效, 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體罰之後要擁抱孩子並解釋他錯在哪裡。

小編總結:在寶寶跟大人們鬧彆扭、不聽話的時候, 家長們既不要立即以嚴厲的口吻拒絕寶寶的要求, 也不要為了防止寶寶哭鬧而滿足他們。 在寶寶任性的時候, 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寶寶的個性特點, 恰當地選擇以上的方法處理任性的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