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幫孩子建立道德意識?

引:說教、斥責、懲罰等手段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建立道德意識, 而且可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數學課上, 所有的孩子都在專注地工作, 只有亮亮在焦慮地東翻西找, 最後很沮喪地趴在桌子上說:“老師, 我的鉛筆丟了!”我提醒他好好回憶一下放到了哪裡了。 他說:“就放到了桌子上。 ”“你確定嗎?” “我確定!”亮亮大聲地回答。 “我也看到了, 就在睡覺起來的時候。 ”一旁的琪琪補充道。 我還是不放心, 親自在他的抽屜裡找了一遍, 依然一無所獲。 我只好借了一支鉛筆給亮亮, 先把他安頓好。 這個問題卻一直縈繞在我的腦中,

Advertisiment
因為昨天小宇的鉛筆也不翼而飛。

孩子陸陸續續工作完了, 來到講桌旁排隊等待我的批改。 待所有孩子的作業批改完後, 我發現我的鋼筆帽不見了。 我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 就愈發覺得蹊蹺。 於是我只能求助於孩子們:“你們下課了能幫我找找我的筆帽?因為這只鋼筆(我舉起沒有筆帽的鋼筆)沒有了筆帽就再也不能用了。 ”

帶著疑惑我回到了辦公室, 樂樂隨後就跟了進來。 只見樂樂把手伸出來, 打開, 手掌心托著我的鋼筆帽。 “你找的是這個嗎?我也不知道它是幹什麼的, 你自己看看吧, 它就在講桌上。 ”樂樂說完放下就離開了。 可我明顯感覺到樂樂顯得有點緊張, 游離的眼神, 傾斜的身體, 怯弱的聲音。 趁孩子們都在戶外活動時我看了一下樂樂的抽屜,

Advertisiment
兩隻鉛筆安安靜靜地躺在抽屜裡, 而文具盒卻在桌面上。 我沒有動孩子的抽屜, 離開了教室時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當所有孩子回來後, 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班會。 “老師發現最近班裡老是有同學掉鉛筆, 我猜可能是某個同學拿了, 也許是因為喜歡, 也許是因為好奇。 不管出於什麼原因, 老師都能理解, 但是掉了鉛筆的孩子會難過, 而且我們沒有權力拿別人的東西。 所以老師給每人發一個信封, 請拿了別人的鉛筆的孩子把鉛筆放在這個信封裡, 放學後我們統一把信封放在講桌上。 ”

有孩子問:“那沒有拿呢?是不是就放空信封。 ”

我回答:“是的。 ”

還有孩子問:“那需要寫名字嗎?”

我回答:“不用。 ”

終於放學了,

Advertisiment
等所有孩子都走了, 我打開信封, 在其中的一個裡發現丟失的鉛筆, 我微笑了。 我微笑因為我感到驕傲。 首先,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樂樂不僅很清楚“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拿”這一規則, 而且她最終選擇了遵守規則, 所以我驕傲。 其次, 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能將鉛筆歸還, 歸還意味著面對和承擔, 我為這份勇氣而驕傲。

驕傲之餘我又在想:在我們傳統的觀念裡, 往往將此類的事情歸為“道德問題”, 但它真的跟道德有關嗎?過早地把“道德”這個沉重的大帽子扣在孩子頭上合適嗎?孩子自尊的保護與事情對錯的界定比較起來孰輕孰重?又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情況下讓孩子明辨是非?

這些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思考, 因為說教、斥責、懲罰等手段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建立道德意識,

Advertisiment
而且可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 雖然我沒有找到標準答案, 但我還是為我今天的做法感到慶倖, 而且我決定明天再開一次小班會來對樂樂的行為表示肯定和鼓勵, 當然依然是匿名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