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應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

怎樣應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配圖)

1歲半的凡凡變成了上躥下的“孫猴子”

扔彈力球、鑽桌子、把家裡的東西搬來搬去、爬到沙發背上吃飯, 凡凡一刻不停, 就像上躥下跳的“孫猴子”。 告訴你, 這個淘氣的小傢伙已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凡凡最近特別愛扔東西, 扔之前自己就先眨眼睛, 說明他就是故意的。 他還喜歡推著家裡的轉椅

四處轉, 有一天用力過猛, 把書拒的玻璃門都撞裂了。 還有, 他會趁大人不注意爬到電視機頂上往下看電視, 騎在沙發靠背上吃東西, 吃到一口還得意地哈哈笑。 有一天, 媽媽小心翼翼搭起來的積木被他一巴掌打翻,

Advertisiment
那次他差點笑瘋了。 只要出了門, 凡凡一定要走馬路牙子, 搖搖晃晃卻樂此不疲……凡凡的“驚人壯舉”真是數不勝數, 巳經快讓全家人吃不消了。

專家解讀:

凡凡進入了空間的敏感期, 他的所作所為都是在建構空間智能。 這會對孩子將來掌握空間概念, 發展幾何能力非常有幫助。 處在空間敏感期的孩子, 喜歡扔東西一從上往下扔, 從近處往遠處扔:喜歡從上往下跳:喜歡推著帶輪兒的椅子跑來跑去:喜歡向上攀爬:喜歡走不平的路:還喜歡把物體壘高, 一遍遍地推倒重壘:喜歡鑽到桌子底下, 還喜歡鑽到一個小空間裡比如大紙箱子裡;喜歡旋轉木馬, 喜歡大人抱著他轉圈:喜歡爬到沙發背上。

Advertisiment

他們通過拋撒物體探索空間, 通過移動物體的位置"丈量"空間, 通過攀爬感知空間, 通過觀察物體的運動瞭解空間, 在空間的敏感期中, 兒童瞭解物品和空間之間的關係, 建構他自己的空間概念。 在這個時期, 孩子常常會反復扔東西, 你給他撿起來, 他還會繼續扔;到了稍大一點, 他可能會故意亂扔東西或仍錯地方, 這時, 他是在試探你的反應。

空間敏感期一般出現的時間:

1歲半~6歲左右。

鍛煉空間感的5個小遊戲

再次強調, 孩子往往會對大人看來並不起眼的遊戲興致盎然。 所以, 對你已經司空見慣的遊戲千萬別忽視, 有些就是幫孩子探索空間, 建立感覺統合的紐帶。

1, “媽媽哪去啦?”

在家這個空間裡, 大人已經再熟悉不過,

Advertisiment
對孩子來說卻還是有很多新發現的天地。 你可以和孩子玩"藏貓貓"的遊戲, 躲在看似“白癡”的地點就足夠了。 當孩子慢慢衡量出多大的物體能夠藏進多大的空間裡, “大”和“小”的概念會越來越清晰, 也就不會去沙發底下找你了。

2、瘋狂彈力球。

彈力球是幼兒最初探索空間的好東西。 比如, 你和孩子交替扔彈力球, 當孩子發現彈力球每次的運動軌跡都不一樣, 並且遇到障礙物時會被彈回來的速度也不一樣時, 他就會一遍遍地反復扔, 直到他能判斷出球的回彈方向, 這可是很大的進步。

3、沙發墊子壘高。 你和孩子一起壘沙發墊子、枕頭、被子, 什麼都行, 壘得不能再高了, 再推到一遍遍的重來, 相信如果你和孩子一起玩這種離經叛道的破壞性☆禁☆遊☆禁☆戲,

Advertisiment
他會非常開心的, 在這種玩耍中, 孩子能慢慢發現順序。

4、歡迎來我的“小家”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鑽到桌子底下, 大紙箱子裡, 衣櫃或者一切看似小房間的地方, 這種被包圍的感覺有人說是對媽媽子宮的懷念, 不管怎樣, 儘量為她開闢一個小空間吧, 一定要相對密閉, 並且有一個進出自由的“小門”, 最好再來點裝飾, 孩子一定會被這個小家所吸引, 關鍵是, 他爬來爬去的同時, 會慢慢理解, 什麼是“裡”“外”“進”“出”。

5、“小樹葉漂去哪兒?”經常帶孩子去戶外或公園吧, 讓他多觀察一些自然界的事物, 關鍵是你也要及時地配以解說。 當他看到小樹葉飄落, 或者順著小溪漂走時, 樹葉不就變成了從高到低, 從近到遠這種空間關係最生動的教具嗎?

Advertisiment

提示:孩子在經歷空間敏感期時, 會特別鍾愛一些成人看起來毫無意義, 甚至是搞破壞的, 讓人抓狂的行為, 並反復實驗和實踐。 但要注意, 其實孩子的自信也很脆弱^如果連續被打擊幾次之後, 你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膽小怕事, 甚至對探索不再感興趣了。 而這, 也是抑制的開始。

如果敏感期受阻, 還有一次彌補的機會

如果敏感期到來時受到壓抑或阻礙, 之後可能會再出現一次彌補的機會。 比如幾個月大出現的口的敏感期如果受到阻礙, 到了一兩歲時可能又非常迷戀起吃手指來。 但過了6歲以後, 這種彌補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小, 因為孩子的經驗和理智越來越多, 探索的勇氣就會越來越少。 如果敏感期受阻嚴重, 或者沒有出現彌補的機會,曰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忖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效也沒有此時顯著。而許多行為有問題的孩子,如多動的、焦慮的、自閉的孩子,有許多是他們的探索行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或者沒有出現彌補的機會,曰後若想再學習此項事物,不僅要忖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成效也沒有此時顯著。而許多行為有問題的孩子,如多動的、焦慮的、自閉的孩子,有許多是他們的探索行動被嚴重阻礙而造成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