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把小寶貝包裹的溫暖又健康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為什麼要把新生寶寶包裹起來?除了保暖之外, 還有什麼其他的理由嗎?當然, 這裡面有很重要的原因呢, 下面來看一下包裹的相關知識:

1.包裹妙用

寶寶出生後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 尤其神經髓鞘尚未形成, 受到外來聲音、搖動等刺激很容易發生全身反應, 好似受到“晾嚇”, 從而影響到睡眠。 包裹起來能緩解寶寶因外來刺激帶來的反應。

寶寶一個人睡覺, 即使蓋上被子也會感覺冷, 將寶寶包裹起來, 可以使他在一個暖和的環境中沉睡。

新生寶寶身體柔軟, 不能抬頭, 不易抱起來,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在餵奶時, 非常不方便, 將寶寶包起來就能很輕易地解決這個問題。

可見, 給寶寶“打包”有多麼重要。 而怎樣包裹寶寶也有很大學問, 包裹得好, 寶寶長得好, 相反如果包裹得不科學, 寶寶受罪不說,

還會影響健康呢。

2.包裹誤區

專家表示:傳統的“蠟燭包”的包法對新生寶寶而言有害無益。

民間有一種沿用很久的包裹方法, 就是強制性地把寶寶的雙臂、雙腿順直, 然後用被子緊緊地包裹起來, 再用帶子結結實實捆成形如蠟燭的小包, 也就是所謂的“蠟燭包”。 “蠟燭包”雖有良好的保暖作用, 但生活中我們不能只考慮到保暖, 還要考慮寶寶的自然體位, 保證他的正常活動和發育。 “蠟燭包”對新生寶寶是一種束縛, 限制了胸部的活動,

Advertisiment
而影響肺和膈的活動和功能, 不僅影響肺的發育, 也影響寶寶的呼吸, 使肺部抵抗力降低, 而發生肺部感染的機會增加。 同時也會壓迫腹部, 影響胃和腸道的蠕動, 使消化功能降低, 影響食欲, 使新生寶寶經常發生溢奶、吐奶。

四肢活動受限, 更不利於四肢骨骼、肌肉的發育, 影響新生寶寶的動作發育。 尤其是有些老人習慣用一床小的棉墊子, 將寶寶伸直的兩下肢包起來, 再結結實實地綁上, 以為這樣可以防止發生“羅圈腿”。 事實卻恰恰相反, 這樣做可引起新生寶寶髖關節脫位, 長期包裹還可能影響髖臼的發育。 另外, 包裹太緊, 容易出汗, 刺激皮膚, 使汗腺口堵塞, 發紅, 甚至引發皮膚感染。 初生寶寶有特殊的自然姿勢,

Advertisiment
手成“W”狀, 腿成“M”狀, 而“羅圈腿”是因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和鈣造成骨骼病變引起的, 和包裹沒有關係。

3.正確包裹法

包裹寶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特別是新生寶寶, 新生寶寶身體那麼柔嫩, 小脖子也是軟軟的, 四肢又呈強硬的屈曲狀, 更不會配合父母了。 那麼, 作為新爸爸, 你應該怎樣做呢?大致方法如下:

將柔軟、通氣性強的四方形薄棉被或布單平鋪在床上, 將寶寶的身體順著被包的對角線放置, 先將寶寶的兩腿分開, 處於像青蛙腿樣的髖外展外旋的自然姿勢, 這樣股骨頭正好對著髖臼的中心, 可以使髖臼和股骨頭的骨骼都得到良好發育, 從而為日後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礎。 用稍寬一點的尿布墊于寶寶的臀下, 再將身體一側的被角折過來蓋住寶寶的肚子,

Advertisiment
過長的被角掖在寶寶的腰後, 另一側被角覆蓋即可, 可以適當裹緊, 切不可用布帶捆綁。

4.注意事項

包裹時不要強制改變寶寶的自然體位, 妨礙他的四肢運動。

在包裹外面捆繩時, 應儘量寬鬆, 只需保證包裹不被寶寶蹬脫就行。 捆繩處最好避開手臂, 以免影響寶寶自由伸展彎曲, 妨礙他的觸覺發育。

包裹的被子要選用透氣性好的材質, 同時經常換洗, 保持清潔、乾燥和鬆軟, 以免給寶寶的皮膚帶來不良刺激。

看著親手包裹的小寶寶, 安心、溫暖、舒適地吃和睡, 你心裡是不是踏實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