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提高寶寶的EQ與IQ(五)

孩子的EQ深受父因影響
爸爸內向寡言, 孩子很可能也是一樣;媽媽個性開朗, 孩子很可能頑皮可愛。 可見, 孩子的情緒、性格與父母很有關係。 人的個性與先天遺傳有關, 但國內外專家均指出後天環境的影響更重要, 尤其是父母以及父母所營造的家庭生活。
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 必須要父母的配合和推動, 才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丹尼爾·戈爾曼在書裡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養EQ的第一所學校, 有高EQ的父母, 才有高EQ的小孩。 ”他發現每個人對情緒的認知和處理情感的能力, 比IQ更能決定你生命中的各個方面,

Advertisiment
包括家庭關係的成功與幸福。 而這種能力大部分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情緒輔導型父母是較為理想的父母類型, 這種父母在情緒的世界裡可以為孩子做嚮導。 他們除了接納孩子之外, 會進一步規範孩子的不適當行為的限度, 並教導孩子如何調整他們的情緒, 尋找合適的發洩管道, 以及解決問題。
情緒輔導5部曲
1.察覺孩子的情緒
2.瞭解孩子的情緒
3.確認孩子的感受
4.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5.為孩子設定限制
實驗表明, 以上方法還是很有效的。 但能否做到, 關鍵在於給孩子一個溫暖家庭的同時, 時時刻刻要記住, 父母的言行是子女最好的教材, 要改變孩子, 必須先從父母做起。
不應按忽視的角色:父親
人們常常以為孩子的幼年時期受到母親的影響較大,
Advertisiment
同時也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現代生活的快節奏, 培養孩子的責任往往大部分落在了母親身上。 然而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的幸福有著獨特的貢獻, 尤其是在與同輩的關係以及校內的成績等方面。
相對于母親而言,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更加持久。 缺乏父愛的男孩往往不夠自信, 自我控制能力也較差;而對於女孩來說, 父親的存在對她的學業和日後職業的成績有很大的幫助, 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她們正確處理與男性之間的關係。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更提醒家長:孩子的社會性要靠父親來培養。 因此, 在幼兒的早期教育中, 父親應更多地參與孩子的撫養和教育, 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家庭,
Advertisiment
由於獨生子女的原因, 越來越多的孩子表現出的特徵說明, 母親教育的痕跡很濃, 而父親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了。
·父親經常性地給寶寶洗尿布、洗澡, 其實是對寶寶的一種心理暗示, 是他們良好關係的開始。
·如果父親與寶寶在一起的時間較長, 玩耍的次數較多, 寶寶就不會怕生, 哭喊的次數也會越少。
·父親與寶寶做遊戲時, 可以選擇些稍具挑戰性和刺激性的遊戲, 當A寶寶感到有困難時, 儘量不要代勞, 否則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