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

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社交圈”, 但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就需要父母好好想想了, 是不是放在幼稚園, 孩子就會建立自己的小圈子, 結交好朋友呢?

幼稚園的選擇會對孩子的社交行為有一定的影響, 尤其是混齡班幼稚園。 首先, 讓孩子有機會向更大的孩子學習, 比和一樣懵懂的同齡人來說, 大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集體生活後, 行為規範會更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次, 小班制、有足夠活動空間的幼稚園能降低孩子的壓力感。

父母比孩子的同齡夥伴們更能瞭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和影響, 理解別人的情緒,

Advertisiment
知道孩子成長階段社交方面的特點, 用語言表述情感, 調節自己的情緒。 所以, 比起同齡小夥伴來說, 父母是培養幼兒同理心、自控力、語言溝通等社交行為必備能力的更好的“社交導師”。

1、教授孩子何為“情感”

美國George Mason大學發展心理學系Denham教授的研究表明, 對情感的理解能力是決定學齡前兒童社交能力強弱的關鍵, 對情感的理解能力越強, 孩子越會受到同齡夥伴的喜歡。

父母在孩子學齡前階段, 要注意教會孩子表達的情感, 而不是指望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了”。 教孩子表達情感, 最重要且簡單易行的——向孩子解釋自己的情緒 ——什麼時候(或孩子的什麼行為)讓自己感到高興(難過、生氣);

2、教會孩子表達情緒的詞彙和語言

Denham教授發現,

Advertisiment
當父母經常向孩子解釋自己的情緒及引起該情緒的原因時, 孩子能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在解釋自己情緒的時候, 可以融入一些行為規範的要求, 比如“你剛才在公眾場合大聲尖叫讓我很難過, 我希望你下次有什麼需求能和媽媽好好說”。 而當父母更常使用高級的語言來描述情緒時, 孩子能更好地處理憤怒和失望的情緒。

3、言傳身教, 傳遞正能量

作為社交導師的父母, 在處理自己情緒的時候, 其實無形中也在傳遞一些處理情感的方式。 假如父母遭遇到挫折或損失, 表現得積極、向上, 而不是憤怒或絕望, 孩子耳濡目染, 也會以正確的方式來面對以後可能出現的消極情緒。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特別是媽媽)經常表現出負面的情緒, 孩子的社交能力受到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孩子看到媽媽表現出負面情緒的情況越多, 就越不會將媽媽看成是一個可以給他/她安慰和建議的人;而在生活中缺少一個這樣的“導師”對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是不利的。 另外Denham教授研究發現, 那些社交能力最強的幼兒, 往往是那些在家裡經常能感受到積極向上情緒的人。

孩子像一塊潔白的布, 不知不覺就染上了色彩, 母親的教誨, 禮儀家教自不必說, 甚至連大人下意識的動作也被孩子模仿, 這種吸取是無微不至的。

自古人們就說:“孩子是母親的鏡子”, 但這種映射一旦照入, 就不易消失, 將終生留在孩子身上, 考慮到這一點,

Advertisiment
鏡子的比喻恐怕就不夠貼切。 ”

4、與孩子保持親密有愛的關係

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密關係, 可以在情感上給予他們安全感, 這樣他們才能更容易適應新的環境變化(社交形勢的變化), 也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研究發現, 對父母有安全情感聯結的4歲孩子比和父母缺乏安全情感聯結的同齡人要有更強的同理心。

5、不可忽視或粗暴制止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無理由地”發飆時, 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讓他/她不要哭鬧;大聲的哭鬧很容易讓父母著急上火, 然後很大聲地制止孩子:“不要哭!”然後簡單地讓孩子“不要哭了”, 往往並不會有任何效果, 而且也不能讓孩子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家長在孩子發完脾氣以後,

Advertisiment
能幫助孩子將其情緒用語言表達出來, 會有助於孩子正確地感知自己所經歷的事情, 進而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 ”

6、你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

他給你一塊糖吃, 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 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 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 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 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 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 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 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撻, 連在夢裡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 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 仿佛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 他想你抱他一會兒而你卻抱了別的孩子, 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 ”要孩子有同理心,要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父母首先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和孩子產生“共情”。

7、做孩子的朋友,一起聊聊他的社交生活,給出策略建議

和孩子像朋友般自在地聊聊他的圈子所發生的事情。你不僅可以知道到孩子做了什麼,也能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社交活動很感興趣。於是對於他在生活中碰到的社交問題,也許會向你請教解決策略。這時候應該鼓勵他們建立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態度。

8、鼓勵孩子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或者成年人玩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們都很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這是學齡前兒童建立友誼的重要方式之一。經常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的孩子彼此之間較少爭吵,溝通也更順暢。

角色扮演遊戲對於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是很有好處的,而社交能力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情緒自控力。如果大孩子或者父母參與進孩子的遊戲當中,遊戲會變得更加複雜,並且在其引導和陪伴下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通過遊戲來提升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要孩子有同理心,要他們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父母首先要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和孩子產生“共情”。

7、做孩子的朋友,一起聊聊他的社交生活,給出策略建議

和孩子像朋友般自在地聊聊他的圈子所發生的事情。你不僅可以知道到孩子做了什麼,也能讓他感覺到你對他的社交活動很感興趣。於是對於他在生活中碰到的社交問題,也許會向你請教解決策略。這時候應該鼓勵他們建立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態度。

8、鼓勵孩子和年齡較大的兒童或者成年人玩角色扮演遊戲

孩子們都很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這是學齡前兒童建立友誼的重要方式之一。經常一起玩角色扮演遊戲的孩子彼此之間較少爭吵,溝通也更順暢。

角色扮演遊戲對於提高孩子的自控力是很有好處的,而社交能力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情緒自控力。如果大孩子或者父母參與進孩子的遊戲當中,遊戲會變得更加複雜,並且在其引導和陪伴下可能會持續更長的時間,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個通過遊戲來提升社交能力的好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