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全職母親,
朋友托我照看孩子。
她的孩子4歲,
我的孩子16個月。
我的寶寶很喜歡模仿小哥哥,
包括搶他正玩兒的玩具。
朋友的兒子很惱火,
常對寶寶吼叫,
我怕他嚇著寶寶,
就教他“如果寶寶搶玩具,
就告訴阿姨,
不能喊”。
如果事發時我在兩個孩子身邊,
我就教他和寶寶一起玩兒。
當然,
我同時也教寶寶不要搶哥哥的玩具。
朋友的兒子常說些要用棒子打寶寶的話,
或利用玩兒的機會把玩具往寶寶身上甚至嘴裡戳(比如玩具刀)。
今天我去廁時,
忽然感到不安,
就回過身往玩具房看了一眼,
正好看到朋友的兒子拿球打寶寶,
Advertisiment
我走過去及時制止了他。 先是說理解他因為玩具被搶很生氣, 但他也不能傷害寶寶, 並問他“如果有人打你, 你高興嗎?”。 然後跟他講小寶寶因為喜歡佩服他才追著他要和他玩兒, 希望他理解。 總之我是使盡渾身解數了, 但效果不佳。
這件事我告訴了朋友。 朋友說她的孩子從來都沒有過暴力行為, 而且相反非常膽小, 在外面受了欺負都不知道還手。 後因朋友的兒子當著朋友的面把寶寶推倒, 朋友教訓了他, 他大哭, 並說:“我錯了”。 但我知道我和朋友都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法寶, 類似的事情還會發生。 目前我知道的最好的辦法就是不錯眼珠地盯著兩個孩子。
Advertisiment
大家怎麼看的?有什麼好辦法?
JAY_2001 的回復: (寫於11/13/2003 4:59:43 PM)
看見這篇貼子,
我到想起了豆有一次和我們一位朋友的孩子(比豆大了約快兩歲)一起玩兒的時候的情景。
那也是個男孩子,
豆其實是很高興和小哥哥一起玩兒的,
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實在是不太溶洽,
豆想和小哥哥玩兒,
哥哥拿什麼他也要什麼,
可大的卻不幹了,
兩個人為爭玩具鬧了幾次,
但不太厲害。
後來,
那個小男孩拿了一筒薯片在手裡吃,
豆可能太喜歡小哥哥了,
不從人家手裡的筒裡拿薯片,
卻非要從人家的手裡拿,
這在那個小男孩看來就變成了“搶”,
於是就伸手打了豆豆幾下,
因為我們都在場,
小男孩的媽媽非常不過意,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從這件事情中, 我感覺大孩子和小孩子玩兒時候也需要一種“平等”的感覺, 因為引起事端的往往是小寶寶——由於不懂或者是太想與大孩子一起玩兒了, 才迫切地想要大孩子手裡的一切東西, 而這種行為在大孩子看來是一種“攻擊性”的行為, 大些的孩子已經有了自我保護的意識, 下意識的維護著自已的利益, 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玩具和食物了, 而維護的方式不是推搡就是伸手打小孩子, 而當因此引起糾紛時, 成人責怪的卻往往是大孩子, 因為成人看到的是結果:大的在打小的, 可是對於小孩子引起的事端卻並不太在意, 因為對於成年人來說,
Advertisiment
比較弱的一方。
要解決這個問題,
恐怕不是一句兩句話能解決的,
應該真正的讓大孩子覺得與小寶寶在一起玩兒的時候是“平等”的,
而不是一出問題,
大人首先責怪的就是自己,
這樣易引起大孩子對小寶寶的“厭惡”,
覺得就是那個小傢伙讓自己總是挨駡的,
從而引發更激烈地攻擊行為。
看來這位媽媽在解決朋友孩子和自己的小寶寶的問題上,
還是任重而道遠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