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保護, 要麼讓孩子成為膽小鬼, 要麼成為傻大膽兒。
女兒楊楊很小的時候, 我們在姥姥家住。 客廳小, 東西雜, 孩子想下地玩, 姥姥也是好心, 也許怕碰著孩子, 始終把孩子抱得緊緊的。 楊楊到9個多月時, 還不會爬。
怎麼辦?我果斷決定, 收拾出一間屋子, 讓孩子在裡面盡情折騰。
我把刀子、剪子、螺絲刀等等尖銳的東西移出去, 把玻璃杯、熱水瓶等易碎的東西也移出去, 讓孩子接觸到的東西都是安全無害的。
不到一個星期, 楊楊學會爬了。 然後, 我們看呆了——孩子一點不“幼稚”, 完全知道怎麼爬是安全的。
在平地上,
Advertisiment
楊楊學走路, 我們沒有用過學步車、學步帶, 甚至沒有提過楊楊的手扶著她走路。 我和家人就此達成共識, 讓孩子自己掌握成長的節奏, 保護、鍛煉她的自我保護意識。
楊楊當然不是一下子就學會走路的。 剛開始, 楊楊先進行從爬到直立的練習。 碰到桌子、茶几、沙發、牆, 凡是能扶著站起來的地方, 她都很開心地扶著站一會兒, 特別興奮時, 還會扶著慢慢向前蹭幾步。
說實話, 看著她想走路的樣子, 我特別想上前幫幫她。 這時, 我都一遍遍提醒自己:堅持住,
Advertisiment
如果我幫助她, 看似安全有保障了, 但很容易破壞孩子在探索過程中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平衡協調能力。 你想啊, 如果有東西可以幫助孩子平衡, 她就不需要擔心失去平衡, 那平衡協調能力怎麼能得到鍛煉呢?如果有東西可以避免她出現安全問題, 安全也就不需要在練習過程中考慮, 那麼安全意識一定不會增強, 而在減退。
學會走路後, 楊楊的活動範圍更大了, 就更能看出孩子是有自我保護天生本能。
楊楊扶著牆到了門邊, 遇到了一個大障礙——門框。 她會自己想辦法,
Advertisiment
家裡的桌子、椅子、沙發, 只要她能看到的, 都要摸爬滾打個遍才滿足。 楊楊的旅程一般從沙發上啟動, 走到沙發扶手上, 再邁到相鄰餐桌上, 再爬到餐椅上, 最後從椅子上爬下來。 是不是聽起來很像在早教中心特意設置的過障礙專案?
其實吧, 與其花錢到兒童樂園或者早教中心去玩一些已經設置好的障礙, 倒不如在家裡玩家居佈置中隱形的障礙, 安全又省錢。 別小看這個過程, 楊楊從中很好地練習了攀爬、四肢協調、專注等能力。
剛開始, 楊楊不熟練, 雖然已經會走了, 但從沙發到扶手,
Advertisiment
後來練得越來越多, 她這套跨越障礙的本事越來越熟練, 最後簡直可以用行雲流水來形容。 於是, 我們每天都能看數十場雜技表演, 免費的。
當然, 有時候會出差池, 孩子會受點小傷, 但這時候家長更得管住自己, 不要過度擔心。
有一次, 楊楊在從沙發扶手邁到餐桌上時, 沒站穩, 摔了個屁股蹲, 手和腳朝上卡在沙發和桌子之間的縫中。 我沒大喊大叫, 因為早先就預料到這種情況, 我告誡自己:這時候, 我如果吱哇亂叫, 我爽了, 但孩子就只關注我的感受了, 只覺得這事很恐怖, 卻打斷了她自己的探索過程。
Advertisiment
我很平靜地過去把楊楊解救了出來。 接下來的幾天, 楊楊每次跨越沙發和餐桌時, 都會小心翼翼地趴下身子, 四肢著地, 慢慢爬過去, 然後再起來繼續走, 那嚴謹的態度, 好像過懸崖峭壁一般。
你看, 孩子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的, 而且也有因危險經歷而調試行為的智慧。 家長放手, 孩子才會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