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一顆心全系在孩子身上, 可是, 許多孩子卻並不瞭解父母對自己的大愛, 甚至有不懂事的孩子竟不知父母育兒的艱辛, 以為自己享受是應該的。 還有一些不知孝敬父母的子女, 甚至打罵老人, 實在是連禽獸都不如。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呢?從根本上說是家長教育的失誤。 那麼, 怎樣才能教育孩子懂得孝道?看看星寶寶育兒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我們家一般下午五點吃晚飯, 而我是六點多點到家, 所以我到家的時候, 家人都已經吃好了, 我一個人吃留好的飯菜, 丫丫是個小饞貓, 偶爾在我吃飯的時候還過來吃一筷子,
Advertisiment
昨天晚飯的一個菜是超市里買來的烤雞, 我家的飯菜不論葷素, 都比較清淡, 所以像這個味道比較重的烤雞, 丫丫會覺得特別好吃, 所以她看到我把飯菜端出來時, 就要吃留給我的雞肉。 我不給她, 一是因為吃飯的時候, 肯定少不了她的, 二是這東西也不是什麼特別好的東西, 吃太多也不好, 再者我自己也餓了。 誰知她不依不饒, 非要吃, 還跑去廚房拿了筷子, 因為我不把自己的筷子給她用。 看她這麼不依不饒, 我就索性把餐盤推到她跟前, 說:“吃吧!”她二話不說, 就開吃了, 我在旁邊看著, 她把留給我的兩個翅根, 一個小塊雞胸脯肉, 一口氣吃了個精光。 我故意不阻止,
Advertisiment
我不淡定了, 叫她過來, 老公也叫她過來:“快給媽媽說對不起吧, 你看媽媽氣的飯都不吃了。 ”她還是不在乎的神情:“對不起。 ”我說:“那你說說你哪裡不對了?”她說:“我不該搶媽媽的東西吃。 ”我說:“你是不該搶媽媽的東西吃, 但你最大的錯是, 只考慮你自己, 不考慮別人, 你喜歡吃的, 不管別人愛不愛吃, 你都搶過來, 只想讓自己吃個夠, 媽媽可以給你吃, 那是媽媽愛你, 可是你呢?你愛媽媽嗎?你為媽媽想過嗎?你把爸爸和奶奶留給媽媽吃的東西, 一口氣吃個精光, 一點都不給媽媽留。
Advertisiment
晚飯後, 我看了會電腦, 老公過來偷偷在我耳邊說:“寶寶在畫畫呢, 要跟你道歉, 畫的是她和媽媽手牽手, 還要我不要告訴你。 ”
我故意到廳裡走一圈, 她聽到我的腳步聲, 馬上把畫翻過來, 還故作輕鬆的說:“喔, 媽媽, 你再看一會兒電腦吧。 ”等她全部完成, 放到我上班的包裡, 然後告訴我:“媽媽, 你去看看你的包裡吧。 ”我拿出來, 看到她畫的我們母女兩個手牽手, 下面有一顆心形, 再下面是爸爸幫她寫的字(幾個簡單的字她自己寫的):媽媽,
Advertisiment
星寶寶小編說: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是做人的起碼規範, 不會孝敬父母的人, 在社會上就不會寬容別人。 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 一定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那麼, 家長該如何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呢?
1.讓孩子知道父母為孩子和家庭付出的辛苦
讓孩子瞭解父母通過勞動給自己的一切是用心血汗水換來的, 要百倍珍惜,
Advertisiment
2.父母要以身作則, 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教育孩子。 父母怎樣對待長輩, 孩子將來就會怎樣對待父母。 當孩子明白他有為家人的歡樂、幸福出一份力, 並能自覺地為維護家庭利益而努力, 甚至限制自己的一些需要和願望時, 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就已經建立起來了。 家庭責任感是社會責任感的基礎。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
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儘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可以給孩子讀讀《兔媽媽的秘密生日宴會》和《媽媽的禮物》 ,裡面的故事應該會對培養孩子孝道有些幫助。
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5.具體要求和訓練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教孩子學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孩子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就可以形成習慣。
社會責任感是一種高尚的感情,它要求個人處理任何事情都要考慮到對社會、對公共利益的影響,並自覺抵制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要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擴大為社會責任感,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比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關心爺爺、奶奶、伯父、伯母、堂兄妹、表兄妹等親屬,當知道他們當中有人生病了,帶上孩子去探望,當他們求助時,盡自己所能給以幫助。然後引導孩子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鄰居,進而關心幫助社會上不相識的人。3.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教育孩子儘早學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並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從中體驗父母的辛苦,減輕父母的負擔。父母可以給孩子讀讀《兔媽媽的秘密生日宴會》和《媽媽的禮物》 ,裡面的故事應該會對培養孩子孝道有些幫助。
4.教會孩子同情、體諒和憐憫別人
父母要從小教育孩子眼中有人,學會理解父母,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權歡樂、幸福,孩子不僅應知道自己有需要和願望,還應想到父母和親人的需要和願望。父母要教會孩子對人有同情心,告訴孩子為了實現父母和親人的願望,可以適當地限制或放棄自己的部分需要和願望,比如父母應堅持讓孩子把好吃的先讓給長輩;與孩子一同上街購物,要求孩子幫助拎些東西;父母下班回家,應主動讓父母安靜休息,當家裡條件不許可時,限制自己的某些需要與願望等等。
5.具體要求和訓練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
教育孩子孝敬父母不是抽象的說教,而是有具體內容的訓練。如教孩子學會根據性別年齡稱呼“叔叔”、“阿姨”、“老爺爺”、“老奶奶"等;聽父母說話時要認真,眼睛不東張西望,不插嘴;父母批評時不頂嘴,不任性;在家要當父母的小幫手;要知道父母的生日,主動為父母祝賀生日;有好吃的,先讓父母嘗等等。孩子從小事做起,天天訓練,就可以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