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教育少兒方法有哪些

現如今有關少兒教育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那麼如何進行少兒早期教育呢?在接下了的內容中, 我們幫您準備了關於少兒教育的方法。

誤區一 過分寵愛

一些家庭過度寵愛孩子, 凡事包辦代替。 孩子吃飯, 一家人來哄, 出門怕寶寶走路累著, 忙著抱或用車推。 生活上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對孩子百依百順, 要什麼給什麼。

專家提醒:包辦代替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很差, 孩子也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而過於溺愛的孩子不懂得分享, 不懂得愛, 與小朋友的交往中, 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

Advertisiment
將來很難適應社會。

誤區二 揠苗助長

1歲以內就忙著學認字, 不到3歲就學起了外語, 不少年輕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 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 把早期教育簡單等同於早期學科教育, 並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

專家提醒:早期教育不僅局限於智力開發, 會識字、會背詩只是簡單的記憶模仿, 並不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 多讓孩子玩可以鍛煉孩子的協調能力、創造力和動手動腦等能力, 這些能力都有利於今後的知識學習。 而“揠苗助長”則適得其反, 使孩子負擔過重, 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誤區三 過多管制

有的爸媽認為管教寶寶, 就要從小做起, 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

Advertisiment
一切都是父母做主, 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餘地, 不聽話就會挨批評。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寶寶, 就會變得膽小、怕事。 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缺點看得很重, 總是挑毛病, 而對優點卻視而不見, 極少表揚, 甚至經常打罵孩子。 這樣的孩子自卑感很強, 做事缺乏信心, 逆反心理很強, 性格較為孤僻。

專家提醒:對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 儘量尊重, 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孩子。 孩子和家長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採取民主方式。

誤區四 照著書本養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喜歡以書為標準餵養孩子, 有的過分認真地執行書本上的要求, 認為這樣才科學。 如果孩子在開始走路時間、開口說話時間與書中的標準有差距,

Advertisiment
就會顯得非常著急, 以為是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問題。

專家提醒: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並不一樣, 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 家長可以把書作為參考, 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標準不一樣時, 不要著急, 而要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

誤區五 望子成龍

孩子一出生, 就制訂了一系列的造才計畫, 彈琴、學畫、背唐詩……一些家長過早進行“智力開發”, 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而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

專家提醒: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愛玩、愛動、自我約束力差的天性, 家長必須結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 適當引導, 從而對將來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如果家長一味“望子成龍”,

Advertisiment
盲目讓孩子順著自己的意願去做, 不但不能發揮特長, 反而會一事無成。

誤區六:過度約束孩子

嫌孩子玩泥沙太髒, 認為孩子碰剪刀、錘子危險, 不少家長對孩子過度約束。 可這樣的約束容易使孩子的智力發展禁錮, 探索世界的主動性削弱, 個性被束縛, 反而會培養出性格暴烈和軟弱混為一體的孩子。

專家提醒:好奇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 也是驅使孩子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 有了好奇心, 孩子什麼都想去探索, 都想去嘗試, 難免會有一些危險, 家長需要做的是説明和引導控制這種危險, 而不是盲目限制和制約。

許多家庭把教育與學習相提並論, 對孩子的教育偏重智力因素, 只注重知識的灌輸, 對制約其成長的其他因素則很少過問。

Advertisiment
孩子不到一歲開始認字, 不到三歲開始學外語, 之後又參加各種培訓班, 扼殺孩子愛玩天性的同時, 阻礙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專家提醒:教育和學習並非一回事, 教育包括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緒、合作的精神、思維的方式、動手的能力、語言的表達等, 不能用成績衡量。 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而不是逼迫孩子掌握一項專門技能。 要從全面發展入手,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堅持性、自製力和勇敢精神等, 才能使孩子的正常智力得以充分發揮。

早教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如何養育健康快樂的寶寶?應該避免怎樣的誤區?這些都是初為人父母者所關注的話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