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怎樣教育熊孩子

一、怎樣教育熊孩子

二、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

三、如何預防孩子變為熊孩子

怎樣教育熊孩子

1、提高孩子認知的全面性

孩子的認知還處於不斷形成的過程中,看待事物的角度經常比較片面。 而且,一些動畫片裡比較誇張的情節也會促進孩子的片面認知,如從高處摔到地上不會死、被炸被燒後也沒事等。 因此,家長一方面要主動給孩子灌輸知識,耐心回答孩子的問題,讓孩子對事情的因果關係有正確的認識。 另一方面,家長要不斷糾正孩子的錯誤認知,在看到一些錯誤畫面及知識時,要不斷進行修正,讓孩子知道動畫片裡的內容並不是真實的。

Advertisiment

2、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兒童一般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家長對孩子的寵愛使得孩子的自我中心感更加強烈。

Advertisiment
若要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長應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逐漸知道怎樣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怎樣的情緒。 在與他人交往時,家長也應適時將孩子的關注點轉移至他人的感受上,對孩子進行教育。 此外,當孩子因為一些事情有情緒反應後,家長應在安撫完孩子,待孩子冷靜下來後,引導孩子通過體驗自己的情緒,來體會他人在一些事情後也會有的情緒感覺。

3、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首先,孩子大腦發展還沒有達到成熟,負責自控的腦區還不能有效地控制行為,這是孩子自控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其次,一些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較差,不能為了長遠的利益而抑制自己暫時的衝動。 因此,家長應理解孩子處於自控力發展的階段,給孩子更多的耐心,並要讓孩子學會忍耐。

Advertisiment
當孩子有一些欲望時,先不要立即滿足他,而是可以提一些額外的條件,如果孩子做到了,再兌現諾言。 此外,給孩子形成定時的作息、做事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

4、重視孩子的道德教育

孩子的道德受到家長道德水準的極大影響,因此,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成為“熊父母”。 此外,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孩子做錯事後沒有進行相應的教育,時間長了就會促成孩子不聽管教、妄自行事的行為習慣。 對此,家長一方面應對做錯事的孩子略有懲戒,讓孩子知道“怕”。 另一方面,家長也應告訴孩子懲罰他們的原因,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從中吸取教訓,懂得道理。

Advertisiment
而不進行溝通的一味打罵,不僅不會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還會容易讓孩子形成撒謊的習慣。

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原因

1、孩子們需要關注度

當孩子們需要被關注時,不良行為也是孩子們意圖得到關注的方法。 通常,父母在打電話或者拜訪朋友及親屬時,孩子們覺得自己被冷落了,就會開始發脾氣抱怨或者是對兄弟姐妹施暴來獲取關注。 甚至即便是負面的關注,孩子們也渴望得到。 孩子們就是想要一個成年人來注意他們,陪他們聊天。 所以忽視孩子的消極行為,多讚揚孩子的積極行為是處理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之一。

2、孩子們會模仿

孩子會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並進行模仿。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們看到某個同齡人在學校或者電視上表現的不良行為,孩子們也會跟著模仿一遍。

3、孩子們會挑戰父母的極限

當父母已經決定設定一些規則,那麼就要告訴孩子們什麼行為是不允許發生的,而孩子們通常又特別想來挑戰一下父母的極限。

4、孩子們缺乏技能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問題源於缺乏技能。一個孩子缺乏社會技能可能就會影響到另外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不打掃自己的房間是因為孩子不確定玩具該放入合適的收納箱中。

5、孩子們想要獨立

孩子們經常違反規則並作出挑釁行為以維護他們所謂的獨立性。在孩子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孩子們都希望挖掘更多的獨立自主權。

6、孩子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他們覺得憤怒,那麼他們就會被憤怒籠罩全身,進而會導致他們開始有攻擊性。當然,如果孩子們覺得高興或者無聊,也都會相應的通過行為來表現。

7、孩子們的需求未得到滿足

當孩子感覺到累了、餓了或者身體不舒服,那麼不良行為也會隨之而來。大多數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都不擅長和父母溝通他們實際所需要的東西。

8、孩子想得到控制力

權力和控制力經常會導致孩子不良行為的出現。有時候,挑釁和辯論的行為結果會導致孩子試圖獲取一些控制力。

9、孩子們想要得到東西

孩子們表現不好的最簡單原因就是因為不良行為特別能奏效。如果違反規則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孩子們會樂不思疲的去做。

如何預防孩子變為熊孩子

1、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孩子的價值觀與認知都是被父母無形中顛覆改變的,任何父母都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孩子是個善於模仿的小精靈,他們會模仿你們的好,但也會吸收你們的惡。只有先從父母自己做起,做一個離孩子最近的榜樣,你才有資格去引導孩子,去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2、思考何為熊,何為乖。

大人的忍耐確實是有限的,但換個角度想,可以就把這段經歷當作是修行,當作是一種生活體驗。學會分析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分析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與他們的互動。同時也主動和其他家長聊如何引導孩子,在孩子哭鬧煩悶的時候如何讓孩子走出苦悶。

4、孩子們缺乏技能

有時候孩子的行為問題源於缺乏技能。一個孩子缺乏社會技能可能就會影響到另外一個孩子。一個孩子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不打掃自己的房間是因為孩子不確定玩具該放入合適的收納箱中。

5、孩子們想要獨立

孩子們經常違反規則並作出挑釁行為以維護他們所謂的獨立性。在孩子的每一個發展階段,孩子們都希望挖掘更多的獨立自主權。

6、孩子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情感

很多時候,孩子們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如果他們覺得憤怒,那麼他們就會被憤怒籠罩全身,進而會導致他們開始有攻擊性。當然,如果孩子們覺得高興或者無聊,也都會相應的通過行為來表現。

7、孩子們的需求未得到滿足

當孩子感覺到累了、餓了或者身體不舒服,那麼不良行為也會隨之而來。大多數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都不擅長和父母溝通他們實際所需要的東西。

8、孩子想得到控制力

權力和控制力經常會導致孩子不良行為的出現。有時候,挑釁和辯論的行為結果會導致孩子試圖獲取一些控制力。

9、孩子們想要得到東西

孩子們表現不好的最簡單原因就是因為不良行為特別能奏效。如果違反規則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那麼孩子們會樂不思疲的去做。

如何預防孩子變為熊孩子

1、以身作則。

很多時候,孩子的價值觀與認知都是被父母無形中顛覆改變的,任何父母都要清楚一點,那就是孩子是個善於模仿的小精靈,他們會模仿你們的好,但也會吸收你們的惡。只有先從父母自己做起,做一個離孩子最近的榜樣,你才有資格去引導孩子,去給孩子做正確的示範。

2、思考何為熊,何為乖。

大人的忍耐確實是有限的,但換個角度想,可以就把這段經歷當作是修行,當作是一種生活體驗。學會分析每個孩子的言行舉止,分析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以及父母與他們的互動。同時也主動和其他家長聊如何引導孩子,在孩子哭鬧煩悶的時候如何讓孩子走出苦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