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怎樣正確看待孩子的同理心?

(配圖)

同理心=體貼人心

通過共同經驗與分享, 進而主動式的代入對方的處境, 試著明瞭對方想法;透過想像, 感同身受, 帶來震盪、共鳴及情感交流, 發現自己其實可以瞭解並準確地理解別人的思想和感受, 並做出回應。 對父母與孩子來說, 同理心可以稱為體貼人心的一項能力。

同理心≠同情心

(http://www.mama.cn/yuer/)育兒專家表示, 即便同理心(Empathy)與同情心(Sympathy)在中英文的字面意思非常相近, 但是兩者是不一樣的。 同理心其實是較複雜的能力, 它同時涉及認知層次與情感層次。

許多研究發現, 孩子大約在2歲左右就會觀察他人的情緒變化而出現相應的情緒反應,

Advertisiment
並能做出安撫、關心的舉動, 展現情感層次的同理心。

到了大約4歲左右, 孩子逐漸知道他人可能擁有不同于自己的信念與想法, 而這些信念與想法將影響他人的行為表現, 孩子因此能去解釋或預期他人的行動, 一種稱之為“心智理論”的能力, 此為認知層次的同理心。 而同情心則是一種憐憫與關懷他人的感受。

相關用戶問答